813 民以食為天(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2817 字 1個月前

宋應星是誰洪濤當然清楚,對他的能力也不否認,可一個是在建設部供職的京官,一個是封疆大吏,年紀相差很多,還沒有同鄉同科之類的關係,能知道這麼清楚就有點意思了。

“宋郎中前年曾到東昌府、濟南府、青州府一帶巡查黃河故道,臣與之有過一段時間交往。親眼見識過其在修整河道、改善農具方麵的本事,多次為種植棉花一事攀談,深受啟發。”

麵對皇帝帶著明顯疑慮的提問,周道登假裝沒聽出來,乾巴巴的將兩人如何結識又如何了解的過程挑重要的講了講。

“朕確實讓他巡查黃河故道,也是想把這千年禍害徹底解決,可惜還力不從心呐。既然你點了名,那朕就將他先借與你。原職不變,加河南、山西、陝西三道巡查禦史銜。”

說起宋應星,洪濤不由得想起了黃河。目前的黃河與後世區彆很大,尤其是下遊。自打奪淮入海之後,幾百年間在泗水、穎水、汴水、渦水之間來回搖擺,嚴重影響了黃淮下遊的安全,還威脅運河。

洪濤本來想弄個大水利工程,乾脆就讓黃河專注由淮河入海得了,彆再一會兒南一會兒北的。可是讓建設部勘探了一圈,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技術上可行,實際上很難。

這話說得讓洪濤很不理解,拿著奏折問過王安才明白,不是建設部的官員敷衍,而是真有難言之隱。

在淮河下遊有個地方叫鳳陽府,當地有座皇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的。還有個地方叫洪澤湖,湖西岸也有座皇陵,裡麵埋著朱元璋的祖父。

如果讓黃河南下注入淮河,水量大的時候鳳陽府和洪澤湖西岸都有可能會被淹沒。建設部的官員膽子再大也不敢為了治理黃河,把當今聖上的祖宗陵墓給淹了。

其實他們直說洪濤也不會怪罪,啥祖宗不祖宗的,為了活人,誰的陵墓礙事都該搬走。可這種旨意還真不能下,不管新政如何改變了生活,在古人眼中祖墳都是很重要的,輕易碰不得。

沒辦法,大規模治理黃河的計劃隻能先擱置。因為兩座墳墓,百萬人每年都要提心吊膽過日子,從皇帝到縣官還誰都沒轍。幾千年就形成了這樣的文化,既讓洪濤憤怒也讓他羞愧。

“臣領旨……”見到皇帝答應了,周道登趕緊謝恩,生怕遲則有變。

“先彆忙著謝,朕還有件事要交給你和宋郎中。山陝兩地除了石油還有很多石炭,順便勘探清楚報上來。”

現在周道登要用宋應星的能力幫忙振興三省農業也不是壞事,但不能白借,蚊子從眼前飛過都要放下兩根腿毛,何況人乎。

一提起山西和陝西,洪濤就會想起後世的煤老板。這些年各地興辦工廠甚多,煤炭價格日漸增長,是時候弄點煤老板出來了,能燒煤就儘量少砍樹。

“啊……這、這臣不甚了解……”此時周道登才明白皇帝為何答應的這麼痛快,合算是有條件的,而且這個條件對自己來說有點難度。

“朕不是在害你,找到石炭了你也可以開采嘛。隻要能運出來,不管到直隸還是應天府都可以換到大筆銀子。現在石炭是個什麼價自己去打聽打聽,眼光要放長遠些!”

給好處就樂,見困難就躲,哪兒有這麼容易的工作!洪濤不光要讓周道登開發煤炭資源,還得忽悠著他修路,否則光挖出來了運不出來也看不見銀子。

至於說有沒有能力做到,那不重要,隻要有銀子在前麵勾著,彆說朝廷大員,放個小商販到三省總督位置上也能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