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 重頭戲(1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2462 字 1個月前

“……”然後一屋子人,包括值班的太監在內全都沉默不語了。但凡讀過幾天書,都能品出來這張餅是啥成色。從古至今,都不曾實現過。

有的朝代在外麵很強硬,但家裡的老婆孩子得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有的關起門來過小日子,生活水平還成,可出去總受欺負,有點抬不起頭。

大明帝國雖說曆經了二百多年風風雨雨依舊屹立不倒,這幾年還有點返老還童的跡象,但若說能超越強漢盛唐,甚至比肩商周,好像又太過了。

凡事兒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蒙古之所以能雄踞北方幾百年肯定是有其必然性的。剛打了幾場勝仗就大言不慚要將其徹底剿滅,萬一出了意外,僅僅就是這幾年白乾嗎?難說啊!

此時就連一向軟骨頭的葉向高和方從哲都沒法張嘴繼續恭維了,皇帝這個牛逼吹得太不靠邊了,真沒法幫襯。

那該不該反對呢?大家用餘光互相看了看,再次達成了一致,靜觀其變!

如果皇帝打勝了,確實消除了蒙古的威脅,好像也沒什麼不好。如果皇帝打敗了,蒙古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一旦戰火波及到了大明境內,皇帝的威望肯定大打折扣,陸軍也會傷筋動骨。

到時候就不僅僅是外憂了,還有內患。做為臣子沒誰願意當應聲蟲,不喜歡動不動就抄家拔根,更不願意讓自家嫡長子長孫去當兵上戰場。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大權在握、獨攬朝綱、不納忠言、破壞禮法、不守祖宗遺訓、不尊儒家的景陽皇帝。要是能依靠外力將其扳倒,好像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景陽十六年(1620)春,還處於春寒料峭中的喜峰口和獨石堡突然熱鬨了起來。

一輛輛滿載的軌道馬車沿著山勢蜿蜒前行,像是一條緩慢蠕動的巨蛇,將數不清的板條箱和陶罐運到最靠近邊關的倉庫。同時抵達的還有一隊隊身穿蛤蟆服的陸軍士卒和身穿棉麻混織布料的工匠。

經過短暫的集結補充,工匠們先行出關,但沒走遠,而是在邊牆之外的驛道上大興土木。先從附近的山坡上采集石料,砸碎了放在平整好的道路上。再擺上一根根枕木,開始鋪設鑄鐵軌道。

隨後陸軍才向北進發,用馬匹馱著大量補給一波波抵達富峪城和八卦城,讓這兩座本來孤零零的要塞堡壘,連同附近的山梁和山坡,瞬間變成了巨大的兵營。

和以前明軍出塞有所不同,蒙古部落這次反應得有點慢,直到三四天後才有少量偵騎出現,但都是在遠遠的山梁上徘徊觀望,始終不敢靠近。

其實不是蒙古部落反應的慢,而是自打有了這兩座要塞城市,原本在附近放牧生活的族群都不由自主的選擇了躲避。

尤其是喀爾喀五部的牧人,敢抱著僥幸心理的無一不在某天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富峪城方圓百裡之內除了偶爾有人上山狩獵,幾乎看不到任何人影了,也就沒人能向各族首領及時通報明軍的動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