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 重頭戲(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2462 字 1個月前

老炒花曾經向山海關守將抱怨駐紮在富峪城裡的明軍騷擾牧民,卻拿不出任何證據。光靠猜測不光沒人搭理,還會被扣上破壞互市、挑撥關係的大帽子。

喀喇沁部的牧人倒是沒受到八卦城守軍的騷擾,但麵對一批批北上的明軍也沒有采取任何攔阻和示警措施,反而奔走相告,拖家帶口的靠近,就差在沿途結隊歡迎了。

自打有了這座漢人的城市,附近的牧民就發現了一個能讓生活比較舒服的竅門。秋天不用再大範圍遷徙了,隻要將牛羊草料留夠,到了冬季人也不會餓著。

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大隊明軍趕著四輪馬車從邊牆前往八卦城,這時隻要拿上自家的毛皮、奶皮、肉乾、甚至某幾種特殊的石頭去沿途等待,就可以從明軍手中換來布匹、糧食、食鹽、白糖、美酒、鐵鍋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還有一種小巧輕盈,可以燒牛糞、木柴和石炭的鑄鐵爐子。這玩意簡直就是神跡,不光可以做飯煮茶還能取暖。

不管外麵如何大雪紛紛寒風呼嘯,隻要在氈帳裡點上個爐子,就能像春天般的溫暖。

有了活命的保障,誰還願意拖家帶口驅趕羊群馬群奔走上百裡去冬季營地呢?

不光沿途的牧民慢慢不再選擇遷徙了,連帶著他們的鄰居、親戚、朋友們也開始嘗試相對固定的生活方式。缺什麼就帶上貨物去驛道沿途等漢人的車隊交換,既方便又實惠。

久而久之,在獨石堡以北80裡處逐漸形成了一個自發性的集市,不光有大明陸軍的運輸隊定期路過,還有一些漢人商賈聞到了錢的味道,趕著馬隊到此安營紮寨,常年經營內地貨物。

此事剛剛興起時就被歸化都司發現,並及時彙報給了陸軍參謀部,然後在總參謀部中形成了兩種意見。

陸軍參謀部出於責任歸屬原因,本能的不希望運輸隊被牧民過於接近,生怕被有心人鑽了空子造成損失不好交代。

總參謀部則想得更多,認為此舉有利於長治久安。如果遊牧民族不再遊了,那威脅就會下降多半,等於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光不能阻止還應該大力扶持。

最終誰也沒說服誰,隻好去找皇帝當裁判。洪濤自然是傾向於總參謀部的意見,先進和野蠻比拚誰不怕死永遠也贏不了。要比就比科技,除了高科技的武器之外,更先進舒適的生活方式也是大殺器。

古人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遊牧民族習慣了定居生活之後,來自北方的威脅也就不攻自破了。為此不光滿足於交換貨物,還要派人教授牧民種植糧食蔬菜和牧草,進一步讓他們定居下來。

但凡事都要有個度,在沒有得到總參謀部的書麵同意前,八卦城附近是堅決不允許任何外人靠近的。

哪怕是白洪大台吉親自登門也要找借口婉拒。有事兒讓他去宣府找杜文煥談,八卦城裡的駐軍隻會打仗,其餘的啥也不知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