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島上彆的沒有,荒地多的是,而且都挺肥沃,上去開墾出來,馬上種水稻不成,但種樹沒問題。而且這件事兩年前就有人在做了,一些福建人在島上種植金雞納樹,前景好像也挺不錯的。
福建人自古就是賊大膽,幾個人駕著小帆船就敢闖南洋,近在咫尺的小琉球算個屁,說乾就乾!
剛開始登陸小琉球的福建人很順利就在沿海地區站住了腳,選好了理想的地塊開荒播種。然後就有越來越多的家人、鄰居、同鄉陸續跟進,你占一塊地我占一塊山坡,搞得不亦樂乎。
時間一長、人數一多,難免引起了土著居民的關注。如果僅僅是在沿海地區弄個小村子停靠幾艘船啥的,人家也不在意。可是越來越深入山地,還弄來這麼多人,看樣子也沒打算走,就不能忽視了。
在語言不通,又牽扯到巨大利益的時候,雙方順理成章的從口頭談判發展到了武力對抗。剛開始是福建人占了便宜,但等土著首領帶著大部隊來襲就頂不住了,隻好把種植園放棄,紛紛上船逃命。
人是走了,可心仍舊留在海峽對麵。大家一商量,不成,不能就這麼輕易放棄發財的機會,還得去試試。不過不能再拿著農具去了,得把自己武裝起來。
但從民間搞不到太多武器甲胄,打來打去互有輸贏。正在關鍵時刻,突然有消息靈通人士來報,日月銀行從海軍手裡拿到了一大批衛所裁撤的甲胄武器,正在想辦法變現。
這不就是想瞌睡正好有人遞枕頭嘛!麵對小琉球的土著,這些破爛就成了神兵利器。啥也不說了,買!錢不夠村裡湊,隻要把種植園拿下早晚都能還上。
大明衛所的戰鬥力確實不強,裝備也很爛,但這要看和誰比。與還處於刀耕火種的土著人比,再破的甲胄也能擋住骨頭箭,再軟的弓弩也能射穿粗麻布。更何況這批甲胄武器裡還摻了很多邊軍的裝備,包括火繩槍和佛郎機炮。
兜裡有錢腰板硬,手裡有了武器膽子就大。於是越來越多的福建人加入了械鬥大軍,以村甚至縣為單位從不同地方登陸,也不開荒了,直接尋找土著人廝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到了夏天,小琉球島上能種金雞納樹和橡膠樹的風聲傳到了廣東。和福建人比起來,廣東人的膽子也小不到哪兒去,馬上就有響應的。先派人去和福建人商量,劃分出幾個互不乾擾的地區,然後就駕著大海船出發了。
單獨應付福建人的進攻,小琉球的土著人就已經快頂不住了,現在又有大批廣東人登島,土著首領直接就被乾死了,剩餘的全都縮進了深山。
但這時候問題來了,如此多的人來島上種植橡膠樹和金雞納樹,地方肯定夠,可將來的銷路該怎麼辦呢?但凡是有點生意頭腦的人就懂得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而且生產周期還這麼長,到時候橡膠收購價便宜了,那豈不是白白耗費了至少五年的時間和金錢嘛。
怎麼辦呢?幾位福建和廣東的領頭人湊在一起想辦法,先是找門路去打聽海軍收購橡膠和金雞納樹皮到底做什麼用,以此判斷五年後的市場狀況。
同時也要想一想除了種植橡膠樹和金雞納樹之外,能不能再開墾出來一些水稻和甘蔗田,先不管地熟不熟,短期內能回回血,讓大家承擔的壓力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