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 海軍的問題(1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2483 字 1個月前

“切,缺乏幽默感,甚是無趣,朱海鷗和王昇可到了?”

本想再以無窮大的符號含義給孫元化上一課,結果學生先跑了,滿肚子的知識無處發泄,讓洪濤頗感憋悶。隻好拿起兩本海軍奏折,收拾好情緒,繼續乾活吧。

海軍參謀長朱海鷗和海軍都督王昇已經在殿外等了一會兒,進來之後馬上體現出武官與文官的明顯差異。沒有多餘的套話,直接彙報工作,且以數據為多,乾巴巴的。

洪濤倒是聽得津津有味,隨著數據逐漸詳儘,不用聽任何修飾和解釋,腦海裡也有了大致概況。

隨著西班牙人的退出,以及歐洲三十年戰爭的興起,整個亞洲海域裡除了葡萄牙與荷蘭,沒有需要海軍對付的目標,這幾年過得比較平穩。

可對於軍隊來講平穩並不是褒義,沒有戰事就沒有投入,無法擴張發展,隻能苟延殘喘。所以海軍上下削尖了腦袋冥思苦想,想找到用武之地。

於是東南亞海域裡的海盜們就悲慘了,成了海軍用來練兵的靶子。東起小琉球、南到巴達維亞、西至安達曼海,哪裡有成規模的海盜出現,哪裡就會出現大明海軍的戰艦編隊。

東南亞島嶼眾多,曆來是海盜的樂園,用多如牛毛來形容一點不為過。他們往往偽裝成漁船和商船,進入比較繁忙的港口尋找目標。一旦確定就會通知同夥在途中海域埋伏,一擁而上殺人越貨。

可再凶惡的海盜與正規軍比起來也差得遠,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還是周邊國家誰也沒能力、不想花大力氣整治。被大明海軍盯上後結局隻有一個,覆滅。

不管海盜多油滑,麵對成係統的海軍情報機構也是小趴菜。再會偽裝也沒用,海軍為了引誘海盜上鉤,專門製定了好幾套戰術。

比如說冒充海商在各大港口釣魚,來個願者上鉤;或者駕駛著普通商船在海盜頻繁出沒的海域通行,引誘海盜前來打劫,再用船上裝備的小型甲板炮和火槍予以射殺。

若是審問出海盜的老窩,不管在哪個國家的海邊躲藏,馬上派艦隊殺上門去,二話不說直接上岸抓捕。誰攔著就當做海盜同夥,能抓的一起抓回去服苦役,不好抓就一起殺死。

雖然手段上不算太光明正大,可效果立竿見影,隨著最有名的幾大團夥被打散甚至全殲,東南亞海域的海盜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以前很多海商們不敢去的海域現在可以結伴通行了。

但海軍卻不太高興,海盜沒了,他們該拿誰來練兵呢?可是海盜沒了是現實,總不能為了練兵專門培養海盜,咋辦呢?

於是有人把眼光瞄向了更西邊的海域,也就是華商們口中的西洋。過了馬六甲海峽華商的蹤跡漸少,不是航海技術不成,也不是海船過不去,而是西洋的海盜太多、太狠毒,被他們盯上十不存一。

當地的官府根本不管,或者說與海盜沆瀣一氣,專門坑害東邊來的海商。華商更是首當其衝,因為長相、語言、文化和信仰都有明顯區彆,想隱瞞身份都做不到,索性就不過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