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七,大理寺卿高攀龍、吏部尚書楊嗣昌被欽點為乙醜科會試總裁。但與往年不同的是,又多了總參謀長譚不明、日月銀行總會計師錢太多兩位副總裁和六名出自銀行、機械廠的同考官,重點負責大學考生。
二月初九,位於城東明時坊的貢院緩緩打開了大門,來自全國各地的六千多名舉子陸續進入考場,然後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在這些考生裡至少有五分之三都是複考的,對貢院非常熟悉。可是眼下的貢院與原本的貢院除了外牆和大門,已經麵目全非了。
低矮的考棚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青磚屋舍,或者叫樓宇,因為它們都是上下兩層的。雖然內部也是一個個的小單間,但總算是有了窗戶和門,不再四處透風,半夜也不會被寒露侵襲。
為了方便同考官們巡視,窗戶做得很大,上麵鑲嵌著一塊塊透明琉璃,既不影響采光又可以遮擋風雨。房間內的情況還能一目了然,真是太人性化了。
除此之外房間裡還安排了一張麻編的小床,很顯然,在每場考試的三天兩夜裡舉子們不用再蜷縮在木板上煎熬,累了可以躺一躺,困了也能打個盹兒。
而在一進門處則多了左右兩邊各六間大房子,裡麵站著幾名表情嚴肅、高大威猛的錦衣衛。每個參考舉子都要在他們麵前脫光衣服、打散發髻、放下行李,換上一身黑色細棉布衣褲才能進入考棚。
這就是新的會試規則,貢院將為每個參加考試的舉子提供衣服、毛毯、文具。考生們隻需帶著腦子、身體和身份牌來就可以了。
也不用自備食物和飲水,貢院西南角有專門的廚房,每逢會試,宮裡的禦膳房就會安排太監充當廚師,為考生們烹製每日三餐,儘可能降低因為吃喝不當而造成的意外。
“某當年趕考時就分在丙三十四號,房頂年久失修有些滲漏,牆皮剝落,經常有老鼠作伴。”
高攀龍穿著官服,與一眾總裁和同考官站在大門內的小廣場上,看著考生們依次進入查房,不多時又穿著整齊劃一的衣褲出來,不禁有些感慨。
“楊某倒是沒有趕上破考棚,可為了不吃壞肚子,每場都以炒米果腹,著實難過!”
說起三場會試楊嗣昌也當仁不讓,同樣有一肚子牢騷。其實隻要是進士出身的官員,大多都經曆過貢院的折磨,誰也比誰好不到哪兒去。
“既然如此為何不曾有人提議將貢院修繕一番,像如今這樣改也沒什麼複雜的,卻可以讓考生舒服安心。”
聽著兩位朝廷重臣憶往昔不堪回首,站在一旁身穿日月銀行青色製服的錢太多用手指捅捅眼鏡,忍不住插了一句話。
他還真不是要當麵譏諷誰,隻是覺得這些弊端非常容易改。皇帝讓禮部向日月銀行貸了四十萬兩白銀,前前後後不到一年半就全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