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十年之後5(1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2589 字 1個月前

大權在握了,該乾點什麼呢?很簡單,開始全麵改革,從吏製到軍製再到經濟模式和教育體係一起改,把不適合的統統取消,把該添加的全加進去。

按照皇帝一貫以身作則的風格,此次改革變化最大的應該就是皇家。沒錯,經過近三十年的改進,以往龐大且臃腫的內宮體係確實不再適合目前的需求。

洪濤的做法還是那麼直接,一聲令下,把臃腫的內官部門砍得稀裡嘩啦十不存五,再把需要的功能往剩下的部門一塞,既滿足了皇室的基本需求,又減少了近一半的太監宮女。

具體來講就是裁撤了四司、五廠、八局、十一房、鎮守和部分六局一司,外加尚寶監、司設監、直殿監、都知監,將本來屬於這些部門負責的工作,按照功能分配到剩餘的八個監中去。

有些工作真不對口咋辦呢?洪濤也有辦法,單獨成立了一個叫做辦公室的部門,下轄蹴鞠隊、壁虎、皇家學院、報紙、文書房、中書房、皇產司等機構。

由王承恩統領,內置若乾出自蹴鞠隊和壁虎的秘書,專門替皇帝處置各種生活瑣事,同時也是皇帝的私人情報收集體係。

另外原本屬於總參謀部的統計司,也被正式歸於皇帝直轄,功能還是差不多的功能,隻是改了名字叫顧問處,由王大頭負責。

有了壁虎和顧問處兩個情報收集係統,曆經了二百多年的東廠終於完成了使命。但在臨終前也沒得到善果,成為了皇帝彰顯政治清明的工具,被毫不留情的甩進了垃圾堆。

按說皇帝對自己都這麼狠了,朝廷和各級地方官府豈不是更要被大刀闊斧的消減裁撤,結果卻令很多人意料不到。

皇帝對朝廷各部門並沒一刀切,而是很有針對性的采取了不同措施。有些部門確實遭到了毫不留情的裁撤,六科言官一個沒留,監督功能一部分交給了都察院,另一部分則由民間替代,比如各地的報紙。

鴻臚寺、太常寺、太仆寺也都並入了禮部和兵部,光祿寺也沒了編製,皇家的吃喝完全由尚膳監負責,沒必要再增加一道中間環節了。

隨著新學逐漸壯大,與科舉形成了互相抗衡的態勢,有一個部門就變得非常尷尬了,國子監。原本它就被科舉壓了一頭,現在又被新學後來居上,好像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自打皇帝把海戶司、北行宮兩個皇家機構合並,變成了皇家學院,國子監賴以生存的蒙蔭功能也被剝奪得乾乾淨淨。

以後功臣的子女如果覺得科舉和新學太難,可以走皇家學院的路,但有一條,必須趁早,如果過了7歲,那對不起,連蒙祖上蔭的機會也沒了。

翰林院和太醫院倒是保住了編製,但全都降了一級,成為了兩個新部門的下屬機構,教育部和衛生部,分彆由馬經綸的孫子馬保國、蹴鞠隊出身的禦藥房掌事韓平擔任尚書。

教育部顧名思義,統管全國的科舉、新學體係,製定相應的教育政策。衛生部的工作和疾病息息相關,目前以普及宣傳防治血吸蟲、瘧疾、天花、肝炎等傳染病為主,順便做一些醫學研究和醫藥製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