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外喀爾喀三部與瓦剌四部向來不和,互相之間攻伐不斷。既然土謝圖汗部情況危急,不如趁機勸其內附,南遷到哈密和吐魯番一帶,天山南麓也有不少草場可供遊牧。”聽了譚不明的發言,坐在對麵的緋袍老者緩緩起身,先抱拳施禮再侃侃而談,聲音不疾不徐,腔調不高不低,很有點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氣度。看他袍服前麵的仙鶴圖案,應該是位一品大員。
自打葉向高、方從哲、阮香江相繼過世、致仕,內閣就成了空架子。洪濤並沒有趁機將這個本不讓他喜歡的部門裁撤掉,而是把袁應泰從吏部調過來擔任內閣首輔。
除了他之外,陸軍都督李如樟和稅務部左侍郎席爾瓦也成了內閣大學士。這三位雖然都年近七十,精力不再旺盛,卻在本職工作方麵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和人脈。大事決斷不了,一般日常性瑣事還是能處理的,可以分擔很多工作量。
“袁閣老此言差矣,土謝圖汗部是朝廷在外喀爾喀三部中安插的釘子,以隔斷劄薩克圖和車臣兩部與瓦剌蒙古之間的聯係。若是南遷,外喀爾喀將與瓦剌蒙古連成一片,實力大增,對內蒙古和西域威脅大增。”
這時坐在譚不明身邊的又一位老者也起身施禮,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和譚不明一樣穿著藍色軍服,緋色肩章和十二角金星表明了這是位正一品都督。
雖然離開了軍隊,成了做夢都想不到的內閣大學士,李如樟依舊保持著軍人作風,看問題也習慣從軍事角度入手,對袁應泰的保守意見不讚同。
“出兵援助土謝圖汗部需要跨越大漠,目前軌道馬車最遠隻能抵達土默特城,從此出發也有上千裡。大軍一旦開拔耗費頗多,土謝圖汗部又能以何補償?”
有了前麵三位不太統一的意見,養心殿裡馬上出現了低聲議論,會議桌左側又站起一名緋袍官員。
戶部尚書孫元化比袁應泰小十多歲,剛五十出頭。不過隨著年歲增加,思想本能的更趨於保守。雖然沒有明確表態支持進攻還是防守,卻用成本和收益變相提醒皇帝不可輕舉妄動。
“禦敵於國門之外就是收益!如果土謝圖汗部被杜爾伯特部吞並,原本保持中立的車臣部也隻能屈從。這樣一來瓦剌蒙古將實力大增,不利於我朝北方安定。
另外若真如譚參謀長所言,杜爾伯特部後麵還有俄羅斯人的推手,未來的局麵會更加複雜。為了應對,朝廷隻能向哈密、吐魯番、土默特、歸化、喀喇沁一線增兵,耗費依舊不少。
萬歲爺有言,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此時如果能幫土謝圖汗部一把,擊敗杜爾伯特部的東侵,趁機逼迫車臣汗部表態,局麵就完全不一樣了。
朝廷完全可以通過對土謝圖和車臣汗部的有限物資支援,從東邊威脅到瓦剌蒙古各部,順勢阻止俄羅斯人東進的腳步。就算花費頗多,但平攤在每一年中應該比被動防禦更劃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