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嘛,葉向高和李贄都入閣了,主要精力必須放在朝堂爭鬥上,抽不開身兼顧其它。而且他們倆的才能也不適合乾實事,技術水平達不到,還太有主見。
李之藻可以算個幫手,目前他正在北安門外的皇莊裡督建天主教堂,工期緊任務重,一時半會抽不開身去掌控其它產業。
利瑪竇、郭居靜、龐迪我三個傳教士倒是可以當技術員用,可他們畢竟是外國人,此時又是明朝,沒有合資企業一說,單獨乾事顯然不成。
他們此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慈善賑濟的名義從民間招收五歲以下孤兒,秘密籌備第一所中西合璧的學校,能把此事辦好就是大功一件。
就選人的問題洪濤曾經他們聊過,結果還真得到了積極回饋。每個人都提出了幾個人選,全是在澳門、廣東、福建傳教時認識的當地文化人。
用他們的話講,這些人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有改變的主觀意願,最符合皇帝陛下目前的需求。而且裡有官員也有士紳,全是文化人,其中有個名字讓洪濤心裡一動,徐光啟!
後世上海有個地名叫徐家彙,實際上原本不叫徐家彙,而是叫法華彙。正是因為徐光啟曾在這裡住過,並葬在了此地,當地人為了紀念他才後改的名字。
有關徐光啟這個人,中國曆史上評價不一。有人說他是漢奸,因為很早就加入了天主教,還在中國積極傳教,影響了不少人。
也有人說他是民族英雄,因為曾經自費購買、仿製了葡萄牙人的大炮,也就是當時的佛郎機炮,為明朝抗擊外敵做出過不小貢獻。
還有人說他是中華民族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因為和利瑪竇合作翻譯了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第一次把幾何概念帶入了中國。
那他到底是忠是奸還是大科學家呢?洪濤的回答是不知道。曆史書裡寫的東西信一半已經不少了,剩下的全要靠腦子去分析探索比較辨彆,在沒進行徹底調查核實之前,不可能準確判斷出一位古人的真實麵貌。
其實不管徐光啟是什麼樣的人,洪濤都必須把他先劃拉過來裝進儲備庫。原因很簡單,能在這個年代主動接觸西方學說、願意睜開眼平等看待世界各國、且不妄自尊大的人,多少會和自己的理念有臭味相投的可能。
自己要用他的知識和能力,不是打算平地立聖人,具體個人道德水準如何真不重要。如果非要比這個的話,恐怕自己才是道德最低下、人品最敗壞、辦事最不是東西的那個,有啥臉麵去要求彆人呢。
“徐子先?臣在南京崇正書院與焦弱侯、董玄宰、湯義仍、袁中郎論學時與此人有過一麵之緣。”聽到徐光啟的名字李贄微微有點驚訝,不清楚年輕皇帝是怎麼知道的,但還是說出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除了徐光啟,另外幾位都是誰?”聽到李贄認識徐光啟洪濤很欣慰,倔老頭沒白搭救,不光能在內閣裡為自己遮風擋雨,人脈關係還挺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