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欣慰之餘又有點煩躁,古人在日常對話裡習慣稱呼字或者號,而自己從曆史書上記住的古人一般都是名,對不上號啊!
“哦……不知老先生能否去信一封,把徐子先叫來與朕見見。”聽完李贄的說明,洪濤覺得除了徐光啟之外好像也沒啥急需的人才。
焦弱侯名焦竑,文學上很有造詣;湯義仍名湯顯祖,這個人自己聽說過,著名戲曲家;袁中郎名袁宏道,也是研究文學戲曲的;最有名的就是董玄宰了,他叫董其昌,很大的畫家,後世裡拍賣會上一幅畫值老鼻子了。
可惜目前最不需要的就是文學家、戲曲學家和畫家,即便李白推開棺材板主動來應聘,怕是連個秘書都乾不了,太費酒,工資不夠喝的。
“陛下如此急於用人,老臣倒是想起一位。”把朋友推薦給皇帝,在古代算很露臉的事情,即便如李贄這種倔老頭也顯得有點興奮。看來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思想很是根深蒂固,古代知識分子好像也沒有彆的出路。
“請講……”
“此人與焦弱侯同為萬曆十七年進士,曾任南直隸蘇州府推官,又任山西道監察禦史。在任期間無論皇親國戚或朝中大臣,凡貪縱不法皆一並彈劾論處,且通兵事,實乃大才也!”李贄說起此人是讚不絕口,就是沒提名字。
“現任何職?”洪濤一聽,好家夥,民政軍事一把抓!明朝有這麼牛逼的人物嗎?你個老東西要是敢說諸葛亮三個字,我就真讓人把你拉出去打板子,打完了養好接著打,和皇帝逗著玩是要掉腦袋滴!
“萬曆二十四年削職為民,回睢陽衛賦閒。名袁可立,字禮卿,號節寰,河南歸德府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縣)人。為人剛正不阿,直言不諱,然確有大才,陛下可敢用?”
李贄隻是思想超前,不是真不怕死,也沒打算和皇帝在正事上逗著玩,確實說出了具體人名,還有簡單的仕途經曆和人品評價。
“把此事先講與葉大學士,說明是朕的意思,暫且任禦史,具體職位讓內閣大學士們商量辦吧,儘快召袁禮卿入京!”
這已經是洪濤今天第二次心動了,如果說徐光啟是個技術型人才,那袁可立則是不可多得的帥才。在明朝末期與女真人的戰爭中,他的戰略部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至於清朝在史料中始終不肯多說他半個字,還銷毀了和他有關的很多東西,連石碑都砸了。能讓敵人如此記恨必然就是好將領,這是洪濤的原則。到底是不是這樣,彆急,把人叫來找個職位先乾著,慢慢觀察幾年再說。
但這件事不能讓李贄出麵,此時葉向高長袖善舞的能力就該發揮了。由他去和沈一貫、沈鯉、朱賡交涉,看看不靠自己能不能把這件事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