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八仙過海(白銀盟主6)(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433 字 10個月前

待到那本厚厚的奏本重新回到小太監手裡,皇帝才放下毛筆,拿起紙張,笑眯眯的開始提問。紙上根本沒有字,而是一條船,尖頭收尾,船底圓鼓鼓的三桅大帆船!

“……”沒人回答,無論內閣大學士還是六部九卿,說起陸地作戰來還能籠統的講一講,可是涉及到航海問題就真是一無所知了。

現在是皇帝的正式詢問,所回答的每個字、每句話都必須有依據,哪怕是民間傳說呢也得有才成,毫無依據的胡說八道等於欺君罔上,重罪!

“袁總督在奏折裡注明,這條船比任何海盜船都快捷堅固,不光無畏箭矢還能抵禦佛郎機人的火炮射擊。若其上也配置火炮若乾,在大海上能暢行無阻,區區海盜不足為慮。眾卿家對這番說辭可有疑問?”

看到大臣們一言不發,洪濤有些失望。原本指望某位不學無術的尚書或者大學士張嘴就來,被記錄在案,日後可以隨時找他們麻煩呢,沒想到這些官場老油條如此謹慎職業,麵對未知事物居然半個字不吐。

但不說話也有不說話的對策,現在我說你們聽著,沒有質疑就等於默認,默認了就等於同意。然後皇帝的建議就成了全體通過的聖旨,誰不執行誰就是戲耍皇帝,大不敬,也是重罪!

“陛下,袁可立所言不足為信,應派重臣親至天津衛仔細查明之後再做定奪。”眼見在船隻性能方麵無法提出合理質疑,左都禦史溫純乾脆改變了策略,要以袁可立本人為突破口。

明代的統兵之人,無論文官還是武將,在作戰之後往往會報喜不報憂,斬敵十人說成一百人,殺敵一百就得成千上萬了。

這種習慣已經成了官場套路,沒人會在數字上特彆針對。但慣例畢竟不是律法,如果非要較真的話,百分百屬於隱瞞軍報,罪過也不小。

聽皇帝的意思,好像要啟用袁可立大規模建造海船,光靠內容空洞的直諫無法阻止。要是能找個罪名把袁可立搞臭,倒是可以做到釜底抽薪。人都沒了,建造海船自然也就跟著沒了。

這也是朝廷爭鬥裡很常用且很管用的招數之一,不知道有多少能乾事且願意乾事的人才,抱著一腔熱血低頭猛乾多年,最終卻倒在這類盤外招上。

是人就沒有沒毛病的,隻要想找都能找到,找不到的肯定不是人。所以這種招數用了上千年也不落伍,經常能起到奇效。

“朕已經命禦馬監提督鄒義前去查驗,溫愛卿也可派禦史前往,以防混淆視聽。”

隻可惜屢試不爽的殺招失靈了,這就是有心算無心的結果。洪濤謀劃這一步已經有十幾年了,其中各種變化全都經過反複斟酌,不敢說萬無一失,但隻要不脫離朝堂爭鬥的常規操作那就誰也翻不出浪花,兵來將擋水來土屯!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