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輿論武器2(白銀盟主10)(1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674 字 10個月前

“你擔心的也不是草木皆兵,這樣吧,你和陳矩去找葉大學士,把朕的意思講清楚,報紙不需要查禁,但必須接受朝廷的管束,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朕以為把這份差事交與翰林院比較恰當,以後凡欲辦報者,刊印數量、發行地域超過一定之數,需先上報翰林院審核,再繳納萬兩白銀做質押方可發行。有犯規者交由錦衣衛酌情處置,以情節輕重定罪,罰沒查抄絕不姑息!”

實際上陳矩的擔心並不是多餘,隻要《半月談》和《東林旬講》的口水仗打起來,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有心人看到成效,然後爭相效仿。

無論馬經綸的報紙印刷技術多先進,出版發行成本多低,限於目前的交通狀況,覆蓋範圍和時效也有局限性。一旦各地報紙蜂擁而起,肯定好漢難敵四手。

輿論比的就是誰嗓門大,為了確保輿論環境彆太混亂,必須未雨綢繆,趁著朝臣們還沒反應過來先立起高高的門檻,死死捏住審批權或者處置權,把有可能的競爭對手大部分擋在門外。

綜合目前的局麵,想掌握審批權怕是沒啥希望。朝廷有太多和文化沾邊的部門,比如禮部、通政司、翰林院等等,非要用二十四監去審核報紙,無論如何都說不出半點道理。

所以隻能退而求其次,先把處置權抓住。反正《半月談》已經占了一個窩,李贄正在廣東籌辦《農商報》,大概率會趕在審批新法落地之前。有這兩份報紙一南一北遙相呼應足夠用了,以後具體誰來審批並不關鍵。

反倒是之後的處置權很重要,有高高的門檻擋著,有資格辦報的肯定不會太多,誰要是太礙事就讓錦衣衛登門查一查。

從古至今,隻要官方想找個人的麻煩,就沒有找不出一點過錯的時候。找到了就能小題大做、上綱上線,折騰黃了為止。

等到吃虧的次數多了,大家都知道處置權的重要性之後,想重新設定規則為時已晚。皇帝雖然不能強行推行新政,卻有足夠權力和能力維護現有律法,等於攥著一票否決權。

“萬歲爺聖明,奴婢這就去找葉大學士商議,讓他儘快拿出章程。”

至此陳炬算是徹底明白了,有了報紙助力,原本都在暗中使勁的朝堂派係,豈有不借機攻擊政敵的理由。隻要有一個人這麼乾了,很快會引發連鎖反應。

其結果就是朝野上下濁浪翻滾、醜聞滿天、指責聲不停、喝罵聲不斷,誰也無法置身事外。而皇帝反倒要輕鬆一些,可以穩坐釣魚台,以旁觀者和裁決者的身份,以靜製動了。

這種套路曆史上很多位皇帝都用過,但用得都沒這麼巧妙、這麼徹底。到底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但自己該起到什麼作用必須特彆清楚。啥也彆說了,皇帝一聲令下就得衝鋒,這是太監的宿命,也是責任。

“又錯了,你不要親自出麵,交給王安去做。也不要找葉大學士出麵,該找的是翁大學士。”皇帝又一次出聲攔阻,邊說邊擠眼睛,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萬歲爺聖明!”陳矩遲疑片刻才恍然大悟,行禮之後離開了冬暖閣。外麵驕陽似火,他卻遍體生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