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輿論武器2(白銀盟主10)(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674 字 10個月前

僅僅四年多,年輕的皇帝就有了翻天覆地大變化,變得洞察人心、通曉世故、心狠手辣,必須是真龍天子!可做為凡人,整天伴在一條龍身邊好像更危險,龍同樣會吃人,且比虎吃的更多。

三日後,《半月談》終於到了發行日,不出所料,上麵果然對南京內守備和神宮監掌印被彈劾一案發表了看法。雖然比《東林旬講》晚了一旬,還需要花錢購買,閱讀者卻比免費發放的《東林旬講》更多,擴散速度也更快。

這就叫先入為主,經過一年多的鋪墊,隻要提起報紙兩個字,絕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通州馬經綸和他的《半月談》。

看報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習慣,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要是沒買到就像是少了點什麼。閒暇無事的時候若是手邊沒有張報紙打發時光,比少吃頓飯還難受。

《東林旬講》想追趕或者超越,要多付出幾倍努力才有可能。可是把兩份報紙放在一起就會發現,任重而道遠呐!

除了紙張質量上更勝一籌之外,《東林旬講》在字體清晰度、內容豐富程度、排版合理性等方麵都要比《半月談》遜色很多。

而紙張質量和報紙成本嚴重掛鉤,發行時間越長、覆蓋地域越廣,成本優勢就越明顯,也越製約報紙的成長勢頭。

再看看內容,人們就更感興趣了。幾天前被《東林旬講》批得體無完膚的南京守備宦官,現在突然又顯得不那麼可憎了,因為比他們更可憎的人出現了。

宦官們揮霍的都是朝廷的錢,即便不揮霍也到不了百姓手裡。可這些家夥坑的全是農戶、工匠和商人,那些銀子可是實打實從自己兜裡掏出去的,真疼啊!

和民間的反應截然不同,當朝臣們看到《半月談》之後立馬就不樂意了,紛紛以各種理由上疏要求皇帝下旨查辦,規模一點不比當初的妖書案小。

按說這種事在體製內已經屬於預定成俗的潛規則了,即便被同僚當麵指責也不會有什麼太大反應,大家全不怎麼乾淨,除了鬥爭失敗的時候會被拿來落井下石,通常不會因此而背負任何道義上的責任。

可潛規則畢竟不是規則,重點信息就在這個潛字上麵。當不能潛到公眾視線之外時,很多事基本就等於醜聞。個人名聲一旦臭了,仕途也就跟著完蛋了。為了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必須動真火。

至於報紙上說的是不是實話,是否對國家有利,很少有人會去想。家天下、家天下,家都不好了還要天下有何用?國家是皇帝家的,又不是大臣家的,國家好不好是皇帝需要操心的事情,大臣隻管顧好自己家就成了。

那該怎麼讓《半月談》閉嘴呢?馬經綸可是當過京官的,想找幾個衙役過去直接砸場子肯定不成。而且馬經綸是兩廣總督李贄的好友,在通州也算富貴之家,僅靠盤外招顯然搞不定。

於是一股針對報紙的風潮逐漸在朝堂間形成了,且愈刮愈烈,矛頭除了指向《半月談》編撰馬經綸,還隱隱帶上了兩廣總督李贄。言下之意兩人很可能是同謀,甚至馬經綸所為皆是李贄指使。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