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代價(白銀加更13)(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877 字 10個月前

啥叫科技是生產力?這就是,如果洪濤願意,可以每個月生產出幾十門這類火炮,除了材料和人工費幾乎沒什麼成本,賣一門就有幾百兩銀子的純利。

帆船也是一個道理,有了龍骨拚接法,造船材料需求下降,再加上部分采用了螺栓緊固工藝,建造速度大幅提高,一降一增,成本就更低了。

而新船型、新帆具的使用又讓適航性和堅固程度遠超同類船隻,雖然運載量比不上傳統的福船,卻更適合遠航和作戰,隻要找對了買家,一艘的售價翻幾倍很容易。

至於說明朝人會不會操控軟帆,衛所兵將可能不會,但海盜一定會。他們的活動範圍已經到了東南亞海域,接觸歐洲船隻的機會很多,那玩意又不是原子彈,學會不難。

“奴婢懂了……這是內閣對杜學一事議出來的結果。”

到底該不該砸爛原本的體係,冒著生靈塗炭的危險再去建設新的,王安是真不太懂。可皇帝所說的朝廷弊端全是事情,每天都發生在眼前,一樣兒也沒誇張,確實該整治了。

比如說手裡這份奏本的內容,明明和王國泰的調查結論不太一樣,卻要堂而皇之的當成正式公文送到皇帝麵前禦覽,往重了講形同欺君!

假如換個不太高明的皇帝保不齊就信了,再加上撫寧候朱繼勳和都察院的調查結果差不多,一場冤假錯案馬上就得發生。

神宮監杜學和內守備周貴不死也得脫層皮,連帶著司禮監對南京的掌控大大消弱,南方唯一可用的戰兵悉數落到兵部手中。

“就按之前說的辦,把杜學調回來,再訓誡周貴幾句,責成兵部按期發放軍械物資,不得有誤!”洪濤都懶得看具體內容,事情的始末王國泰早就傳回了密奏,純屬南京兵部借題發揮故意找麻煩。

杜學做為孝陵衛的實際把控者,對軍隊的操練還是很上心的,尤其對火器的使用非常熱衷,經常讓士兵們進行實彈射擊。

可是孝陵衛沒有兵部和皇帝的許可不能擅自離開駐地,隻能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在陵區裡找了塊荒地當靶場,堅持訓練不輟。

結果辦實事的反倒被人抓了把柄,一頂毀伐陵木、破壞龍脈的大帽子扣得穩準狠,換個彆的皇帝,為了彰顯純孝,搞不好就得揮淚斬馬謖。

從此以後不管誰接替了杜學的位置,也不敢再把孝陵衛死死攥在手心裡,這樣一來南京兵部就能順理成章的將其控製權收回去。

可惜他們這次打錯了算盤珠子,洪濤不僅換上了根基更硬的王國泰接替杜學,徹底斷了兵部的念想,還要借機給他們上點眼藥,再把周貴爭取過來。

一個內守備加上一衛可戰之兵,對北京這邊沒有太直接的幫助,但對於震懾東南各省還是很有用也很必須的。假如孝陵衛落到了南京兵部手裡,以後南直隸發生了什麼事情,自己這個皇帝隻能聽他們擺布,半點力氣也用不上。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