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以文禦武2(1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526 字 10個月前

不通過六部和內閣首肯就能直接染指兵權、重啟遠洋船隊,這兩個舉動可以說是嚴重侵犯了文官集團的利益,長此下去皇權就不受任何約束了。

可還沒等文官集團有所行動,明英宗朱祁鎮的第三把火也燒了起來。正統六年十一月,借著三大殿修繕完畢的喜慶日子,朱祁鎮宣布大赦天下,同時筆尖一劃把北京前麵的行在兩個字給抹掉了。

彆看僅僅就是兩個字,卻等於宣布從此之後北京成了大明朝的正式首都,南京則成了陪都。這讓很多南方籍官員恨得咬牙切齒,他們無時無刻不想著遷都回南京,現在希望徹底破滅了。

僅僅十四歲的皇帝,卻在一年之間做了三件讓他父皇、皇爺爺都咧嘴的大事,誰要是再說朱祁鎮不學無術,就真是睜著眼說瞎話了。

古人說得好,人比人得死,貨比貨要扔。誰是廢物、誰有本事單聊沒用,得互相比一比。洪濤已經27歲了,親政6年多,至今也沒一個舉措能比肩朱祁鎮的三板斧。

不過和洪濤比起來朱祁鎮還是少了些沉穩腹黑,多了點血性和衝動。在沒有完全掌控局麵時貿然放出大招,掀了底牌,為其之後的倒黴埋下了伏筆。

這三板斧除了彰顯皇權無上,還讓文官集團認清了現實。朱祁鎮不是他們需要的皇帝,如果不能通過道理讓其悔改,隻能采取手段讓其消失。

有道是鐵打的朝廷流水的皇帝,大明沒有皇帝照樣運轉,但沒了文臣輔佐,肯定、必須、隻能亂套,如果不亂,那就讓它亂!

當年宣宗朱瞻基征討交趾就是被楊士奇攪合黃的,仁宗朱高熾主張下西洋,上位一年就掛了。朱祁鎮再怎麼有能力,怎奈閱曆太少、人脈不足,還是有得鬥的。

前麵三板斧的成功讓朱祁鎮有點洋洋得意,愈發看不上文官集團的能力。於是在正統八年又開了個大招,敕諭翰林院,大概意思就是說:

“朝廷對文官的待遇有點太好了,可軍隊又太差了。衛所軍卒種地訓練之餘還要給文官打獵湊酒菜、砍柴火,比打雜的都不如。因此導致逃兵日漸增多,長此以往軍隊會不堪大用,必須想辦法改變。”

怎麼改呢?正當文官集團使勁兒琢磨皇帝會從何處下手、又該如何應對時,朱祁鎮劍走偏鋒,直接向文官集團下手了。

他要仿效洪武、永樂朝的規定,讓所有年滿70歲的官員退休。如果主動辭官還可以衣冠致仕,也就是保留級彆和待遇,要是非等著皇帝發話辭退那就不客氣了,找點錯誤一擼到底很容易,連退休費都不用給了。

沈一貫入閣時65歲、沈鯉入閣時整70、朱賡入閣時66歲、李贄入閣時75,六部尚書最年輕的也快60了。

凡是能做到朝廷頂級位置的官員歲數都不會太小,就算沒滿70歲也拖不了幾年。將心比心,誰殫精竭慮攀爬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坐上高位,還沒享受夠呢,肯輕易讓出來?

在正統八年的時候,也就是洪保帶著船隊到南洋轉了一圈剛回來,朱祁鎮任命工部侍郎焦宏為八府總提調官,在福建和浙江沿海督造遠洋大船120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