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到第一場雪降臨,剛剛緩和了沒多久的遼東局勢又發生了突變。內喀爾喀五部大盟主卓裡克圖洪巴圖魯親自派遣使節前往錦州拜見愛新國昆都侖汗,當麵告之取消兩族的聯姻約定。
為了彌補言而無信的過失,內喀爾喀五部決定退出邊牆以南的土地,此後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努爾哈赤差點當場拔刀把卓裡克圖洪巴圖魯的使者給砍了,忍了半天才把胸中的悶氣壓下去。
這也太不是東西了,前腳剛說好的事情,怎麼轉臉就不認了呢。可是不管怎麼追問,卓裡克圖洪巴圖魯的使者也沒給出明確的答複。
隻是不停推說各部領主的意見不統一,大盟主為此甚至征求了林丹汗的意見,然後就是這個結果了,其它情況他是一概不知。
眼見問不出什麼,努爾哈赤也就不逼了。之前的一切努力等於付之東流,剛剛撤回去的兵將還得再召集回來繼續防禦蒙古人。
井水不犯河水與聯姻之間還是差著不少距離的,雖然蒙古人撤到了邊牆北麵,但想南下的時候光靠長城也是攔不住的。女真人又不像大明那樣具備數量龐大的軍隊可以處處設防,這片土地看似來的容易,實際上並不好吞下去。
“……又是他!等著吧,朱常洛,早晚有一天我們會見麵的!”
但古人說得好,紙包不住火。內喀爾喀五部出爾反爾的原因很快就傳到了努爾哈赤耳朵裡,然後這位被蒙古人稱作昆都侖汗的女真首領就徹底憤怒了,抽出長刀一口氣砸爛了半個房間,邊喘息邊恨恨的發著誓言。
阻止喀爾喀五部與女真人聯姻的不是林丹汗,而是大明皇帝。就在雙方和談結束沒多久,明軍悄悄的出了邊牆,沿著山穀摸到大淩河畔偷襲了兩個巴林部落。幾萬頭羊和幾千匹馬,連同大幾百牧人通通被俘。
然而占了大便宜的明軍並沒有喬裝打扮,也沒偷偷溜走銷聲匿跡,而是留下一位開魯部落的台吉,讓他帶了封信給喀爾喀五部的大盟主卓裡克圖洪巴圖魯。
信的具體內容很少有人知道,但大概意思並不是秘密,已經在喀爾喀五部內傳播開來。信是明朝皇帝寫的,還加蓋了玉璽,肯定沒錯。
在這封信中,明朝皇帝警告卓裡克圖洪巴圖魯,如果喀爾喀五部和女真人聯姻或者結盟,那就是大明首先要考慮攻擊的死敵。
光聽到這部分內容,大部分人對卓裡克圖洪巴圖魯的反應依舊會很迷惑。大明、女真、喀爾喀五部互相交界,正好是個三角關係,也互相爭鬥了很多年,總體上講誰也沒占到太大便宜。
任何一方想進攻另一方,都得防備第三方出兵偷襲。在這種局麵下,主動挑起戰端的一方非但無法阻止另外兩方結盟,反倒有促進作用。
卓裡克圖洪巴圖魯也不是軟柿子,之前已經爭鬥了那麼多年,怎麼可能被一封信給嚇住了呢?即便是明朝皇帝的親筆信,好像也不該有這麼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