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如果你一輩子隻能喝一口雞湯(2 / 2)

科技之神 浙東匹夫 6759 字 4個月前

地球人當時設計的人體實驗,主要是拿嬰兒做實驗,因為可以儘量減少乾擾項。選取原本認知發育水平差不多的嬰兒,讓他們認圖片訓練,就跟現在一兩歲的小孩,看畫本教他們什麼是貓、什麼是狗。這個訓練跟深度學習的機器視覺訓練,是很相似的。

然後放大樣本容量,給每個嬰兒的畫片對錯比例不同。結果最終果然是錯誤率接近15.87%的嬰兒,認知新事物進步速度最快。成年人的話,實驗暫時還沒法設計,因為乾擾項太多。

這就最終引申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怎麼樣的學習,才是最高效?最容易進入心流的?

結論就是:對於活人而言,也是一個知識點裡,有15%點幾的內容,是你不懂的,還有85%的基礎知識,是你懂的。

這時候,你的好奇心會被調動到最高,你對完全未知的恐懼心和排斥感也會壓低到一個恰到好處的水平。

那麼多學渣為什麼學渣?為什麼學習效率低?還不是因為他的成績,並沒有剛好契合老師教育難度的“懂與不懂對錯比例”?

為什麼有那麼多段子,說數學差生當年隻是數學課上撿了一下筆,再次抬起頭已經不懂老師在講什麼了?

這段子雖然是段子,但理科學渣很多都是一點一滴從學習區脫節到恐慌區,最後放棄治療的。

這時候如果有個家教,知道你跌入恐慌區了,肯了解你,摸清你的水平,給你一個你最舒服的學習區對錯比例節奏、略微調低難度,說不定這些人的一輩子是可以拯救的。

很多有經驗的金牌老師,其實就是乾的這個活兒,因為書上那點知識點,老師其實都懂。好老師和差老師的區彆,就在於好老師經驗豐富,稍微幾道題一測,就知道孩子目前是什麼水平、落後到什麼程度、該用什麼樣的難度和節奏去因材施教。

隻不過,大多數好老師隻是憑經驗,沒有從科學的角度係統、精確總結過數據。

事實上,對於人類學習而言,也不可能做到精確到15.87%的不懂率難度。

但基本上,一道題目或者一個知識塊,打包成“七道裡麵,對六錯一”的比例,那也已經很高效了,至少能把人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調動到理論峰值的90%以上。

(這裡的“對六錯一”不是簡單的對錯配題,隻是說,要讓一個學習的知識塊,有七分之六你懂的,七分之一你還不懂。

而且這七分之一要跟前麵懂的那七分之六有繼承性。你可以通過總結、歸納前麵的七分之六,融會貫通學會最後的七分之一。然後再把餅往前多畫一點,再劃七分之一不懂的進來,各個擊破。)

考慮到中國人最功利了,也最重視教育和往上爬。

顧玩相信,真要是有絕對科學的、讓人掌握心流、隨時讓自己進入物我兩忘學習狀態的法門,那麼不管是否愛科學、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會關注這個成果的。

靠著這樣的論文成果,刷名望刷到國民教父級彆,也是沒什麼問題的。因為外行人也看得懂,還能充分共鳴。

“實驗具體應該怎麼設計?”麻依依心癢難撓地問。

“你可以跟那些嬰兒康複教育機構聯手,幫忙調整視覺辨認訓練的對錯比例。讓康複前測驗得分相似的孩子,做不同對錯比例的題目,看誰康複得更快

放心,不要有道德壓力,因為我們介入之後,隻會讓這些孩子比沒有介入前康複得更快。你設計的數據集,怎麼樣都會比目前沒有專業設計過數據集的盲練更有效果。

至於實驗資源,我幫你動用關係去聯絡。等到卷積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算法方麵的積累差不多了,你這個成果就能進入聯合引爆的節點。”

ps:上麵已經三千字了,下麵例行不要錢吐幾句槽。

我知道,這一章其實跟主線的關係並不緊密,但我還是選擇詳細寫了。

書已經這樣了,我也不圖寫得多爽,反正爽不爽都是這麼些人看。

我還是有一個樸素的想法,希望我的書能夠把讀者的智商拔高,為科普做點事情。讓原本不那麼學霸的人,看了我的書之後,不是僅僅爽到了,而是現實生活中也更牛逼了。

我不想禍害年輕人,我希望讀者裡如果有學生,10年後20年後會比現在更成功,依然有錢來看我的正版書。

我不想賺人口紅利的錢。

另外,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與小白文戰鬥的方式。因為隻要全國讀者受眾群體裡,有文化、智商提升了的人多一個,看小白的人就少一個。

所以提升人民智商和學識,毫無疑問屬於和小白文戰鬥的範疇。

我也不是為了你們,我是為了我自己。

希望連科普文都看得下去的讀者,能夠從中受益,將來能活得比隻看小白文的讀者更光鮮。

咱做長線生意。

當然口號喊得再響,我首先也要承認這本書確實寫得不好,我功力不足,本來就是打算試試水現學現寫。所以成績一差連學都懶得學了,惡性循環。

但也沒辦法,不可能不知道一個領域有沒有前途,就去學很多。

就算我寫得很專業節奏很好,我現在回頭估摸了一下,物理類和宇宙學題材,在某點極限也就是兩三千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