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壁畫(2 / 2)

侍女身著淺黃色窄袖襦,係著帶□□的水紅色條紋長裙,長裙曳地露出一雙雲頭履,正在向我右手方向前行,裙子和她裝飾用的質地輕薄的深紅色帔帛飄在後麵,姿態自如,好像真的有一陣風吹起了她的紗巾,飄在身後,甚至送來了她身上的香味。

或許是荔枝的香氣?

特彆真實。

我震撼的無以複加,呆呆站在展櫃麵前仰視著對方。

她手中托盤裡放著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東西,也許是水果,或者供墓主人賞玩的東西,位置比較高我看太不真切,托盤被她端在平行脖頸的位置,顯得畢恭畢敬。

畫中女子表現的是典型的唐代仕女裝束,正是一副準備前去服侍墓主人的扮相,如此生活氣息的刻畫,這幅壁畫的出土位置可能在前後室。

線條流暢,筆法自然。

還這麼大。

會不會真的是真人等高大小?

會不會應是墓主人要求刻畫了自己身邊侍從的真實形象,如果真的參照了真實唐朝人的形象,那壁畫上的他們都是曾經生活在千年前唐朝的人?

這些在某種程度上不就是他們的畫像麼?

更讓我震撼的是創作畫師,就是畫下他們的人。

試想一下,當正常人站起來,手握毛筆麵對牆壁畫一個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形出來,線條不能有任何間斷,不能時重時輕,時粗時細,人體比例更不能出現差錯。

而且這是在修好的墓室裡畫的。

墓室裡可沒有窗戶,唯一的自然光源是墓道口來的,人在墓道內無論外麵是白天黑夜,光線都並不充足。

古時候在墓道裡麵光線是相當昏暗的,古人唯一獲取人工光源的辦法無外乎就是蠟燭和火把。

火把不能點太多,會消耗他們呼吸的氧氣,點著豆大的一點燈也隻是照頭不照尾。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畫出那種空間上的透視感,讓無論是千年前的墓主人還是千年後的考古人員,當他們站在墓道裡的時候,能感受到周圍牆壁上的這些侍女侍從正在歡迎他,準備服侍他,等待他下命令的那種前呼後擁的感覺。

通俗來說,就是人站在不大的隧道中,兩旁牆上的人形縱使是畫上去的,但他們的站姿角度,讓我們一直看到儘頭,走在其中,都能感到是被隨時關注著的。

這得是多——深厚、成熟的繪畫功底啊,我的天?!

我驚訝的合不攏嘴,給朋友興致勃勃的說我看到這些壁畫時產生的看法和從中看出的東西,他卻聽的心不在焉,滿臉疑惑,沒多久就直接擺手打斷我的表演。

“你怎麼看出來她長什麼樣子的?”

對朋友講述的時候,我一直背對著壁畫,麵對著他來給他講我的見解,聽到他問這麼基礎的問題讓我有點不高興,他竟然沒跟上我的節奏,白瞎了我的激動之情和看法,一下子有點掃興。

這就像突然聊到了一部文章或者小說,對方重複了它的名字,你看對方的樣子好像他也看過,你於是感到有了傾聽的知己,相見恨晚興致勃勃的大誇了一番文章寫得有多麼多麼的好,具體那裡好又好到什麼,然後對方卻說沒看過或者沒看多少一樣。

浪費我的激情。

“哥們你抬頭去看看她的臉啊,你看不在這——”我回頭用手電筒給他指,當看到壁畫的一瞬間我隨之呆住。

朋友竟然說的是對的,壁畫上的人根本沒有臉。

畫中是一個端著盤子背對著我的侍女形象,一切都和我剛才看到的一樣,唯一不一樣的是,壁畫中侍女隻露著一個後腦勺。

好像是壁畫的後麵有什麼東西將她吸引,她轉過頭去看的樣子。

我愣了一下,一時也不確定究竟是我看錯了還是什麼問題,心想大約是我記錯了,也或者真是看花了眼。

但這點小插曲並沒有影響我傳道授業的熱情,我繼續拉著他接著講,你看壁畫上侍女的樣子,看上去似乎被什麼吸引轉過頭去了,這也是畫師的一種繪畫表現手法,也能從中看出當時壁畫繪製的工匠為了防止畫麵人物單一,除了通過展現人物的高矮胖瘦、千人千麵、服飾發飾等方麵的不同,壁畫中每個人的動作也會有所不同。

這既可以看得出工匠在這些壁畫人物的構圖、分布之中格外用心,也能側麵推斷出當初建造墓室的時候,壁畫所出土的墓葬墓主人的家庭地位較高,財力雄厚,完全能支持工匠在這樣的細節上下功夫,並且他們有非常充足的時間修建壁葬。

從這裡還可以猜測墓主人很可能生前就在為自己死後的世界在好好做準備了,在工匠對墓室中壁畫不遺餘力的完善中就能看出墓主人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