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亂人倫陳平盜嫂遵父命戚女為姬(1 / 2)

卻說漢王整兵秣馬,誌在東略。隻以道路迢遙,烽煙阻塞,對於項王命九江王英布謀弑義帝之事,一時無從遽知。僅聞項王攻齊,相持未決,正好乘間出師,遂與大將韓信出關至陝郡。

關外父老,相率郊近。漢王傳令慰撫,眾皆悅服。河南王申陽,望風輸誠,漢王複書許降,改置河南郡,仍令申陽鎮守。同時接到韓地捷音,卻是韓庶子信擊敗鄭昌,鄭昌窮蹙乞降。韓已大定,漢王乃授韓庶子信為韓王,自己複引兵渡過黃河,直抵河內。殷王司馬邛,率部迎戰不利,隻得向項王告急。

項王趕忙發兵援救,司馬邛已被樊噲活捉,解交漢王。漢王親自下坐,為之解縛,慰諭數語,仍令自去鎮守原地。漢兵旋即出略修武。

忽有一美男子前來投謁,軍吏問明來曆,始知是楚都尉陳平,自稱為陽武縣人,與漢王部將魏無知相識。軍吏報知魏無知,無知出營迎人,班荊道,故相得益歡。無知問道:“聞足下已事項王,為何見訪?”陳平聞言,連搖其首答道:“小弟險些兒不能見君,幸虧尚有小智,方得脫險來此。”無知驚問其故,陳平道:“小弟在項王帳下,尚為其寵信。前因殷王司馬邛謀叛,項王遣我引兵往討,我因不欲勞兵,隻與殷王說明利害,殷王謝罪了事,我去還報項王,項王曾賞我金二十鎰。近日漢王攻殷,項王複命我率兵救援。誰知我行至中途,殷王已降漢。我還兵回見項王,項王怪我延誤軍情,便要將我加罪。我隻得力求其嬖人,代為說情,連夜封金還印,舉身西走,是以到此。”

無知道:“漢王豁達大度,知人善任,遠近豪傑,踵接來歸。今足下棄暗投明,我當代為舉薦。”陳平拱手相謝,無知便設席為之接風。

席間陳平又說道:“小弟此次走出,算已脫離虎穴,誰知半路之上,幾乎又入龍潭,真是禍不單行啊!”無知聽了,又忙問何事。陳平道:“我逃出楚營時,幸無人知。到了黃河,雇舟西渡,舟子五六人,都是粗蠻大漢,我那時急於渡河,自然催舟子速駛。舟子邊狂搖櫓,邊又互相耳語。我悄悄察知,似在疑我身懷珍寶,大有謀財害命之意。我那時身邊僅有一劍,並且素來不習武事,怎能敵得過他們數人?我忽情急智生,詭說他們搖得太慢,恐誤行程,索性脫去上下衣裳,即去幫他們搖船。他們見我空無一物,方始大失所望。”陳平說至此處,又問無知道,

“君說此事,險也不險?”無知道:“怎麼不險!幸君有此奇智,真是令人欽佩!”等得宴罷,時已不早,無知便請陳平安歇一宵。

次早,無知把陳平引見漢王。漢王適值酒醉,命將陳平送入客館。陳平急去進謁中涓石奮,謂有要事,麵稟漢王。石奮允諾,代達漢王。

漢王方令進見,問陳平道:“君有何事見教,如此急迫?”陳平道:“大王出關,無非想要討楚。何不趁項王伐齊時,迅速東行,搗其巢穴,若得入彭城,截斷歸路,那時楚軍心亂,容易潰散。項王雖勇,還有何能?”漢王聽了大喜,複詢行軍方略。

陳平詳說路徑,了如指掌,隻把漢王樂得眉飛色舞,欣慰異常,便問陳平在楚,官受何職。陳平答言:“項王多疑,範增又嫉人才,平不敢獻策,僅任都尉。”漢王道:“我也任你為都尉,兼掌護軍如何?”陳平拜謝而去。

誰知帳下諸將,見陳平驟得貴官,不禁大嘩。於是你一言我一語,都說陳平初至,心跡未明,如何這般任用,未免不辨賢愚。這種私議,一日傳入漢王耳中,漢王一笑置之,且待陳平益厚。一麵整頓兵馬,指日東行。

陳平既任護軍,急切籌備,限令甚嚴,眾將一時布置不及竟有去向陳平行賄之人,乞稍寬限。陳平亦不峻拒,每見賄金,直受不辭。眾將得隙訐平,並推周勃、灌嬰出頭,進曰漢王:“陳平雖然美如冠玉,恐怕徒有外表,未具真才。臣等聞他在家時,逆倫盜嫂;今掌護軍,又喜受賄金。品行如此,大王不可不察,毋為所惑!”

漢王聽了,也免不得疑心起來,遂召入魏無知,當麵詰責道:“汝薦陳平可用,我如今始知他前曾盜嫂,今又受金,汝為何舉薦這個無行之人?”無知道:“臣舉陳平,但重其才具。大王責及其品行,實非今日行軍要務。今日楚漢相爭,全仗奇謀,以資佐助。就有信若尾生,賢如孝已的人出來,若無奇謀,也無補軍事於萬一。大王隻問陳平所獻計策,能否合用,何必究其盜嫂受金等事。此乃急則治標之法,真是要圖。陳平果無才能,臣甘坐罪!”

漢王聽畢,尚是半信半疑,俟無知退後,又召陳平責問。陳平直答道:“臣本為楚吏,項王不能用臣,故棄而歸漢,封金還印,隻剩得孑然一身,來投大王。若不稍稍受金,衣履難周,何暇劃策?至於臣的家庭細故,乞勿追提前事。如以臣策為可用,不妨聽臣行事,或有一得之愚,以獻大王,否則原金具在,恩賜骸骨歸裡便了。”漢王聽畢,微笑道:“汝能助我以成大業,我亦必令汝衣錦榮歸。”說罷,更加厚賜,並且升為護軍中尉,監護諸將,諸將從此再不敢多言了。

陳平對於受金一事,既自認不諱,不必說它。惟盜嫂一節,也說家庭細故,乞漢王勿提前事,這是不打自招。

且讓不佞把他的家事,略敘一敘。陳平少喪父母,與其兄名叫伯的同居。其兄務農為業,所有家事,悉聽其妻料理。陳平雖是出身農家,卻喜讀書,每日手不釋卷,咿咿唔唔。其兄惡其坐食空山,常將其所有書籍,劫而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