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蔣龍不想要樊城,那就是個大瞎話。
可樊城是無論如何不會落到他手裡的。
樊城前有蔣盛,後有蔣彪,但哪怕蔣彪已經死了,這個城隻會交給蔣盛或蔣彪的兒子。
不是說蔣龍連家裡的幾個小輩都比不上,而是在蔣偉和蔣珍的計劃中,樊城算是後路,是由家中次一等的子弟去掌管,蔣家的根基在樂城,在大王身邊。蔣龍正是被選為在留在樂城的人。
哪怕他現在被大王厭棄,可這個大王沒了,還有下一個大王嘛。這個大王已經年過四旬,蔣龍還不到二十,他等上十年、二十年,總能等到下一個大王的。
何況現在宮裡的旦公子還不到十歲,正是需要人教導的時候。在得知薑旦出現後,蔣龍的新任務就是要成為薑旦的先生了。請彆的飽學之士教薑旦,那些人可能會因為有薑旦這麼個不學無術的學生而覺得丟臉。蔣龍不會。
不止是蔣偉和蔣珍期望他去教導薑旦,就連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但,同時,他也想要樊城。
為什麼不能兩個都要呢?他既想留在樂城,成為能影響大王的人;也想拿到樊城,成為樊城之主,手握魯國咽喉之地。
“公主,你是不是忘了?大王沒有要你的命僅僅是因為他不能,而不是他不想。等他騰出手來,你以為你在遼城能活幾年?”他當時非常好奇,她憑什麼敢這麼試探他?而就算他想,他又為什麼要告訴她?難道她以為她還有權力?還是那個在樂城人人懼怕的摘星公主?沒有大王的偏愛,蔣、龔、馮三家憑什麼看她的臉色?
她以為她在蓮花台說一不二是因為什麼?
他當時隻覺得可笑。但在如今,在薑旦突然出現之後,他又變得不確定了。
雀峰走進來,伏在他耳邊說:“鳳鳥將軍出蓮花台了。”
“他去了哪裡?”
“摘星宮。”
直到現在,大王仍然沒有把公主被送走的事說出來,顯然他也不打算說。而除了當時在場的龔香、馮瑄和他之外,樂城中的人根本不知道那一夜發生了什麼。他們還以為公主仍住在摘星宮呢。
如果是個彆國的公主,可能她們直到出嫁才會第一次踏出王宮,才會被人知道名字,看到相貌。但摘星公主不是這樣!樂城中至少有一半的人都認識她,見過她。
更有不計其數的人愛戴她。
懲罰這樣一個公主,對大王來說絕對會像惡夢一樣。人們會好奇公主究竟犯了什麼過錯?一來二去,很難保證那天的事不會流傳出去,而在公主這件事上……就像龔香都會讚一聲義一樣,大王所犯的錯比公主嚴重得多。
所以,公主在當晚就死了是最好的。
可她沒有死。當時沒有死,現在就不能死了。不止是龔香和馮瑄都發現他們需要公主活著來當護身符,來警告大王。重新出現的薑旦,回到樂城在蓮花台徘徊不去的薑武,都是大王殺公主的障礙。
大王一定非常恨公主……非常、非常恨,比她當著他們的麵說出真相時更恨!
因為不管是薑旦還是薑武,他此時都離不開他們,更無法舍棄他們!
“去給鳳鳥將軍送個消息。”蔣龍對雀峰說,“就說,公主在遼城。”
雀峰道,“將軍會去把公主接回來嗎?”
蔣龍說,“公主未必肯回來。”
雀峰不信,能回樂城,誰還會呆在遼城?“公主是怕回來後大王會殺她嗎?”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知道公主和蔣龍一起觸怒了大王,而公主去了遼城,蔣龍隻是被趕回了家,他……不止是他,甚至連家裡的其他人都猜測公主因為深愛蔣龍,把罪過都給擔下來了。
但看蔣龍,好像並不為離開的公主傷心。
蔣龍冷笑:“說的也是,她要是回來,隻怕大王就是拚著被龔香和馮瑄責備,也會一意孤行的殺掉她的。”
雀峰不敢再多說,出去找人往摘星宮送消息了。
薑武捧著頭坐在神廟裡,旁邊就是陶氏的石像,還有薑粟在一旁手挽花籃,也是一副神女女侍的模樣。
大王不肯讓薑姬回來,他總覺得他再求一求,大王就會同意。可憐奴提醒他:公主真的想回來嗎?
他見不到薑旦,聽說他在鬼殿被人發現了。因為沒有糧食吃完了才會跑出來被人抓住,除了他之外,還有兩個人。可他剩下的都打聽不出來了。
為什麼摘星樓空無一人?
薑姬到底是什麼時候決定這麼做的?
她發生了什麼意外?
他抬起頭……屠豚他們去找他,那時她就已經出事了嗎?之後屠豚他們失蹤,是意外?被人殺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他接下來該怎麼做?
米兒想回來嗎?她是不是逃出去了?可為什麼不肯跟他一起逃呢?
“將軍,外麵有人說,公主在遼城。”吳月大步進來,手上拖著一個人,他扔出這顆大雷,一手把那人扔到薑武麵前,“將軍,我們去遼城吧!”
那人被推得一個踉蹌,撲到薑武腳邊,被薑武一把抓起來:“公主在遼城?”
那人連忙說:“一個人說的!他跑到我耳邊說的!他說完就跑了!我沒抓住他!”他其實根本沒反應過來,那人在他耳邊說完後就鑽進人群跑了,現在天氣好,街上的人多,大家還都喜歡走摘星宮前的路,因為這路每年公主都會讓人平整路麵,不會有小坑小石頭絆人,還沒有小偷。
沒有人知道宮裡已經沒有公主了,她不知道去了哪裡,生死不知。這些愛著公主的人……
一個念頭突如其來的在薑武的腦袋裡發了芽——
“將軍?”吳月奇怪的看著薑武,他怎麼沒反應?
“我們去遼城。”薑武站起來,吳月已經歡快的答應了一聲轉身跑去準備馬匹了,他對著他喊道:“把付鯉叫來!”
付鯉很快來了,但他不明白薑武說的是什麼意思。
“將軍是說……讓小的在城裡散布公主被大王趕走的話?”付鯉不懂,“為什麼?這樣不會對公主不好嗎?”
“照我說的做。”薑武說。
如果讓更多的人知道,會不會有更多的人來救公主呢?大王不聽他的,一直回避他,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大王就不得不聽大家的了。
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但米兒以前就讓他在街上散布一些東西,而且每次好像都能起一些作用。
而且,米兒被大王送走,可街上的人竟然沒人知道。
如果大王很有道理,那他為什麼不敢讓彆人知道呢?
一種很朦朧的想法,隱隱約約的冒出了頭。他隱約覺得這樣做……可能可以催使大王改變主意,就算他不願意,也會讓他沒辦法繼續對米兒下手。如果連承認公主的不在樂城都不敢,那公主如果發生了更悲慘的事就更無法收拾了。
薑武再一次的,突然的,不見了。
以前這種事也常常發生。
憐奴躲得很遠,在門外聽著薑元把床上、桌上,還有他身邊所有能扔的東西全扔到地上。
“我們不用進去嗎?內史?”一個侍人緊張的站在他身邊問。
憐奴微笑著說:“不必,大王不是想對我們發脾氣,如果我們在,大王會不高興的。就讓大王一個人待著吧。”
侍人們瑟瑟發抖,卻沒有一個人越過憐奴走進去,安慰他們正在發怒的大王。不止是因為之前金潞宮消失得一乾二淨的侍人,也不是因為憐奴是內史,隻是前兩個在沒有憐奴在的時候走進大王寢殿的侍人都已經死了。無聲無息。
他們沒有家族,沒有父母,沒有姓氏。宮女們尚且有父母家人,如果死了,還會有父母來尋找。而他們活著和死了沒有區彆,沒有人在意他們的死活。
所以,大王殺掉侍人,就像碾死一隻蟲一樣簡單。
不知不覺間,憐奴取代蔣龍成為內史。他不像蔣龍一樣對蓮花台的曆史津津樂道,也不怎麼看重這座蓮花台上的其他人,其他宮殿,他隻是跟著大王,除了多了一個頭銜之外,他所做的跟之前沒有什麼不同。
本來已經要改建的照明宮又停下了,原本要給大蔣後修建陵寢的錢也不翼而飛,大王的金庫重新掛上了大鎖,換了新的看守人,侍衛被趕走,現在是由他們侍人來看守,而就連守金庫的侍人也不知道金庫裡有什麼,因為每次都是薑內史一個人進去,他不叫人跟隨,也從不查賬。侍人隻需要守好大門就行了,如果有人要闖進去,他們隻能死在大門外。
侍人們都不約而同的聽從薑內史的話,他們不得不。因為比起大王,薑內史會讓人死得更加容易,他們都知道,如果薑內史想讓一個得罪他的人死,隻要把人放進大王的寢殿就行了……
他們甚至還知道,薑內史對王後也一樣有辦法。因為王後在蔣內史離開後,對新任的薑內史不但沒有什麼斥責,還更加聽從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