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人與非人(1 / 2)

薑姬 多木木多 7335 字 9個月前

薑武沒有再進蓮花台了。

薑姬沒有勉強他。就像薑旦和薑穀一樣,薑武也不知道該怎麼麵對她。

這種事她已經習慣了。

不必去解釋什麼,因為解釋是蒼白的,重點不是她當時是怎麼想的,而是她做了什麼。她現在說的再多,都隻是“辯解”。

她經曆過。

對彆人解釋自己的用意,一邊表白她不是惡意,她這麼做是有理由的,一邊被親人用質疑的目光盯著,好像她突然變成了一個拙劣的騙子,在做完壞事後還想替自己找理由——她不想再來一次。

最好的做法就是假裝一切沒發生過,兩邊一起裝傻,這樣在……多年以後,他們還可以過年時打個電話問候一聲。

如果她有事,就找彆人傳話。

現在正好有件事讓他去做,那就是她想要的統計人口。

她不能事事都靠龔香,特彆是在龔香並不讚成的前提下。他未必不知道她這麼做的理由,但他覺得這樣做的後果太嚴重了,他不接受。

也是因為沒辦法相信她的能力,不知道她真正的用意,更不敢把魯國的命運都交到她手中。等等。

拒絕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個,但在她看來就一個結果:他會造成阻礙。

既然這樣,那就不要通過他好了。

拿一件彆的事絆住他,讓他相信他做的事很重要,然後真正重要的事交給彆人去做。

她也很忙,最近正在學習。

她沒有真正的、係統的學習過。給她開蒙的人是馮瑄,但也隻教了她基本的與一些常識知識。更多的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全是她自己體味來的,其中有多少偏頗的地方就不說了。

所以,當她坐在金潞宮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學習。

她替自己找了一個老師,就是段天德。

這個人不愧是龔香推薦的,識實務到了極點。她叫他到金潞宮,人家就來了,她讓他教導她,他就教了,一句廢話都沒有。

她第一個學的是法典。

魯國的法典。

魯國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典,也就是說沒有真正的去製定一個法律來約束國人。它更像是一個曆史的記載。

大框架是當年諸侯國建國時,梁帝送給各地諸侯的“禦言”。

也就是讓他們要做什麼,彆做什麼。

可能因為是梁帝給諸侯的,其中大半篇章都是對諸侯們的權力義務的限定。

其中諸侯們必須按時的、虔誠的祭祀天地、神明、祖先。

這一篇就占了不少的篇幅,因為裡麵詳細的記述了大王需要做哪些祭祀,這些祭祀又是怎麼做的。

這一篇是一點都不能錯的,錯了就是不敬,大王可以立即下台。

段天德就講了兩個諸侯王因為在祭祀時不夠恭敬,上天降罰,他們王冠就被摘下來了。

這都發生在剛開始建立諸侯國的兩百年內。

祭祀之後,就是要效忠梁帝。按時朝貢這個是放在第四位的,前三段都是諸侯王要如何愛戴梁帝,最好能做到一日三念的地步,梁帝需要的時候,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都要不在話下,想梁帝想到夜不能寢,見月傷懷,落花掉淚的地步就很好了。

段天德在這裡講了一個曾有一位魯王,因為想念梁帝曾經哭濕了一條被子的故事。

被傳為佳話。

薑姬:“……”

她隻能認為在剛建國時,大王們都沒什麼事做,比較輕閒。

第三篇還是關於諸侯王的,從這裡就是關於諸侯王要怎麼治理國家的了。他們要任選賢能,要親賢人,遠小人,要明智理性,不惡祭——似乎意思是不要因為祭祀或彆的什麼事而殺太多人的意思。

從這一篇起,段天德講述的還是發生在魯國或其他諸侯國中大王身上的事,似乎無一例外,擅殺、愛殺人的大王最後都死在了惡夢與惡運中,這意味著他們都曾經犯了錯,所以上天懲罰了他們。

那什麼樣的事可以殺人,什麼樣的事又不能殺呢?

在這裡沒有一個定論,短短的法典也沒有寫出來,隻是含糊帶過。而從段天德講述的故事中,似乎所有死於非命的大王都犯了這個錯。

她覺得從這裡就慢慢演變成諸侯王們不敢再蓄兵,不敢再征戰了。

後麵就幾乎沒有了,隻有一段是提到士人與公卿的,他們要修養自身,教養子女、弟子,之後為國君儘忠,而諸侯王也必須發現國中的有識、有誌之士,任用他們,如果諸侯王沒有做到,這就是他們的失職。

剩下的百姓就不在法條的關心範圍內了。

讀過這個之後,薑姬好像才揭開了這個世界的麵紗。

然後她就把這部法典扔到腦後去了。

因為目前這上麵的東西,她都用不到。她現在關心的剛好是這個法典之外的人,法典不能給她指點。

她把段天德請回去了。

而薑武那邊送來的消息也很不樂觀,不過困難是可以預見的。

關於她設想中的人口統計,施行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商城是個特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