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下鄉知青之迷途知返(1 / 2)

做完了翻譯的項目,聞子吟提前申請了畢業和學位,憑借著老師渠教授和一貫以來強大的學習能力,以及優秀的履曆,她的申請很快被批準了。

聞子吟沒有讀第二學位的打算,直接選擇了繼續讀研,聞父聞母都在家,她拒絕了莉娜的提議,申請哈佛研究生,聞子吟來這個世界的目的並不是學習或者優秀的學曆。

現在對她來說,國內的事業和聞父聞母才是最重要的。

繼第一篇散文後,聞子吟又相繼多篇文章,各種文體都嘗試了一遍,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她將得來的稿費的三分二都劃出去,作為慈善教育基金,在渠教授和父母的支持下,她建立了一個私人的慈善基金會,名為吟光慈善基金會。

家庭主婦聞母現在也加入了女兒的基金會,主要幫女兒一起打理一些基金會的事物,重新找到人生目標的她,比女兒還積極做這些事。

吟光基金會主要是從事教育援助,例如給貧困偏遠的地區建立中小學,讓當地的小孩兒們有學上,有書讀。

從學校的建設到學校設備以及學習用品書本等,這些都包含在內,隻要家庭條件符合,全部免費入學。

學生們隻需要負責各自的夥食就能直接入學,有的孩子自己帶飯,有的則是在學校食堂享受低廉但營養均衡的三餐,甚至一些實在困難到吃都成問題的,學校也會批準一些這樣的學生,免費在食堂吃飯。

另外就是隻要是有建立學校的地方,必定有一所孤兒收容所,裡麵大部分卻是被拋棄的女童和嬰孩。

在這個年代,落後愚昧的農村,孩子一個接一個的生,隻要是男娃就高高興興的養著,家裡的女孩多了好一點的給口飯吃,但是得在家裡做牛做馬地乾活伺候。

狠心一點的直接把孩子溺死,或者直接丟棄的不在少數,聞子吟在參與建校和走訪的過程遇到許許多多這樣的問題。

這引起了她強烈的反感,聞子吟一直以來特彆痛恨這樣的行為,這是一件封建弊端下的男女歧視,因此她回去後特意寫了一篇這樣的文,“我生而為人”,是男是女有什麼關係?

那些剛出生就被拋棄的孩子,不應該承受這種世俗和大人帶給她們的偏見,因此這間吟光的收容所,應時而生。

這篇文在國內褒貶不一,一直以來根深蒂固的觀念並不那麼容易改變,哪怕在一些城市家庭,富有和高知並不代表著先進,但它卻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接連引起大範圍的輿論和影響。

這篇文被國際人權組織和女權倡導者所擁戴和頻繁提起,影響力不弱於那些獲得獎項的文章。

這樣的新聞回到國內,自然被媒體所報道,加上國家的公開支持裡麵的一些觀點,例如男女平等,應該摒棄陋習,做到家庭和社會所有的人都能權益相等,無關性彆。

因此新聞報道時自然會偏向於聞子吟,一時間當所有方向都一樣,卻與自己一直以來的認知相勃時,人們才會去認真思考,會惶恐,會反省。

有一些支持者,公開譴責那些拋棄女兒的家庭,社會甚至有自發組織了這樣的檢舉監督,大部分來自聞子吟的粉絲和一些接受全新教育的大學生。

雖然一時的效果並不明顯,但是往後幾十年確實影響到了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男女社會關係,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記者采訪聞子吟的時候,她說:“並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驕傲或者其他一些情緒,吟光學校為什麼存在?它的存在說明了了我們國家的落後和貧窮。”

“吟光收容所這樣的機構,也並不值得我去高興,因為它代表了一些畸形的社會觀念,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我會更高興和期待於類。似這樣的機構不必存在,那將代表著國家和社會的進步,說明上述問題的不存在,我們都應該為這樣的事而高興。”

聞子吟其實並不熱衷於出名,但是想做點什麼卻繞不開影響力和名氣,這讓她有些無奈。

為了躲開那些記者,聞子吟把自己關在家裡,每天家中和渠教授家來回,在閉關兩個月後,她重新出了名為“再見”的抒情式散文。

以及“知己”,“未來”等多篇短篇,並在各個知名雜誌上投稿,包括莉娜推薦的法國知名文學社“阿爾法”。

聞子吟向來喜歡寫一些有一些積極意義,和感染力的文章,就算是散文、也帶上了這個風格。

例如,“再見”,疼痛會過去,苦難會過去,但是那些陪伴自己的人,他們還會再相見的,黑夜會過去,那麼我們,明天還能再見!

例如“知己”,和失敗成為知己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當失敗有了具象的時候,當全世界隻有他能看見的時候,當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個瘋子,是個失敗者!

跌倒,摔跤,掙紮,“失敗”在誘惑他,也在嘲笑他。

但是主人公從一開始的厭惡排斥“失敗”,瘋狂想要擺脫失敗,他覺得自己受到了某種詛咒,做什麼都會失敗,他想逃離這個怪圈。

終於有一天,他受不了,開始試圖自殺。

後來主人公從古文中學到一個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他開始假意靠近“失敗”,“失敗”其實這個很單純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蠱惑,男主人公在這個過程中開始了解到它。

當他覺得已經重新了解“失敗”,並強忍內心的排斥和不忍,計劃殺了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