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51章(2 / 2)

是追究這些的時候。

於高力士那略帶了疑惑與不解的目光之下,陳玄禮開口,提出真正目的抑或者是訴求。

“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

楊國忠已經謀反,貴妃已經不適合再陪伴在陛下身邊,還希望您能夠早做決斷。

決斷?怎樣的決斷?

李隆基默然良久,開口道,“朕當自處之。”

有兵士還欲再言,但陳玄禮抬了手,止住了其將要說出的話語。隻是靜靜看著這老邁的帝王步履蹣跚地走回房間,雙目之中已經了然。

事已至此,他相信這位帝王會做出最好的決斷。

但陛下啊陛下,你終究是老了,怎就變得這樣了呢?

盛世需要美人點綴,而亂世,則需要美人賠罪。

陳玄禮清楚,高力士清楚,李隆基同樣清楚,貴妃無辜,那有著雲鬢花顏的貴妃其實不過是一個再是可憐不過的女子而已,不管是在盛世還是亂世之中都不過是一株無辜的浮萍,根本便左右不了什麼。

但那又怎麼樣呢?

帝王固然昏庸、老邁,但不到最後一刻,不管是陳玄禮還是這些士兵,抑或者說暗中推動這一切的野心家們都不會亦不願意去承擔那個將其逼死的罪名,更不會對著李隆基下手。而貴妃,不過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適合被推出來的棋子而已。

沒有誰會在意這個佳人的性命。

即便是李隆基,也不過是在短暫的沉默之後道上了那麼一句,“貴妃常居深言,安知國忠反謀!”

貴妃久居深宮,並不曾過問過政事,又會有什麼罪過呢?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帝王的態度其實已經鬆動。隻不過恰如同一幕幕彼此都知曉卻又不得不進行下去的鬨劇一般,總歸是要留有那麼幾分顏麵與姿態的。

於是高力士上前,對著李隆基勸慰回稟,隻道是將士們既然都已經殺了楊國忠,而陛下還叫貴妃侍奉在身邊,那麼將士們難免內心不安,擔憂日後遭到貴妃打擊報複。

貴妃固然無罪,但為了叫將士們安心,為了陛下您的安危,為陛下計,還請您舍下貴妃。

於是李隆基妥協,使高力士將貴妃勒死於佛堂之中。

一代佳人,香消玉殞。

r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麵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於是下一刻,是有詩句於虛空之中落下,伴隨著相應的畫麵與場景生出。而李隆基的逃亡之路,還在繼續。

楊貴妃的死去仿佛帶走了這位帝王身上的最後一絲精氣神,以致於李隆基在開始陷入到對過往回憶的同時,對這顛肺流離的日子同樣生出厭惡,進而迫切的想要去往蜀地,不再擔驚受怕。

但一切早便已經脫離了李隆基的掌握。

或許是人為,或許是天意,就在貴妃隕落之後的第二日,李隆基等準備啟程動身,去往蜀地之時,一群百姓們及時出現。

“宮闕,陛下家居,陵寢,陛下墳墓,今舍此,欲何之?”

陛下啊陛下,長安在您的身後,您的國都在您的身後,您的祖宗家廟在您的身後,您的臣民和百姓在您的身後。您現在將這些拋棄,是想要去往何處呢?

您為何不回到長安,重整旗鼓,帶領我們將那些叛軍消滅呢?

將士們或許貪生,或許怕死,我們這些百姓們或許害怕戰亂,但若是為國而死,又有何可怕?

隻希望陛下能夠複太宗遺風,還這天下海晏河清。

曾經帶領著臣民開創、締造了盛世的君王不言,按轡良久,叫太子代他宣慰父老,安撫百姓們的情緒1有拓。

老邁的帝王騎著馬離開。

他已經老了,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雄心壯誌,隻希望著多活一天算一天。

然後等李隆基回過神來之時,他忽然便發現,太子並沒有跟上來。

“至尊既不肯留,某等願帥子弟從殿下東破賊,取長安。若殿下與至尊皆入蜀,使中原百姓誰為之主?”

百姓們在見留不住李隆基之後便攔住了太子李亨,希望這位殿下能夠留下來,帶領大家收複長安。

須臾,眾至數千人。

不過片刻之間,那些圍上來的百姓們便已經有了數乾人。

於是在略作推辭之後,太子李亨留了下來。

至此,這對本就是麵和心不和的父子終是分道揚鑣。

又或者說,太子李亨終是擺脫他那位父皇的陰影,開始向著另一頭路線而進發。

於是最終,李隆

基在知曉了這一切之後隻能是仰天長歎,道一聲,這是天意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