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6 章 價格戰(1 / 2)

以前康熙做皇帝的時候靠著聰敏好學記性好碾壓大部分臣子。給雍正的印象就是皇帝要懂很多才能不被臣子蒙蔽,因此他覺得自己該補上這一課,在四十多歲的年紀拿出當初在尚書房學習的勁頭重新學習了。

海棠在江南就打算送弘暉回京城,目的就是讓他學習。

她此時回到了孤山行宮,帶著弘暉在行宮裡轉悠。就問弘暉:“你說為什麼這次糧食價格來勢洶洶?”

弘暉說:“是因為今年大旱,所以民間出現了恐慌,恐慌生出流言,流言推高了糧價。”

海棠搖頭:“你說的是最表麵的原因,說到底是恰逢其會,製造出這場危機的是今年的攤丁入畝和追繳虧空,再遠一點就是大量白銀流入國內,這筆銀子沒處錢生錢,因此鬨出了這件事。”

“願聞其詳。”

“先說白銀流入,錢莊生意從前明開始,一直以來都是混業經營,錢莊有吸儲和放貸的生意。吸儲好理解,白銀流入那些富商之手,這些人把一部分銀子拿出來放到錢莊吃利息。錢莊靠什麼掙錢呢?自然是放貸,可是國人對借貸很慎重,借貸的群體有兩種人,做生意的人不會輕易擴大規模,一直以來都是謹慎行事,對借錢都是三思而後行。另一種是百姓,百姓借錢沒幾個子,就是驢打滾九出十三歸這種傷天害理的印子錢,最後逼得人家家破人亡,也就是百兒八十兩銀子的收入。可是錢莊的吸收的儲銀越來越多,需要付的利息也多,但是放出的貸款卻不多,這就是掙得少花得多,自然是想趁著糧家飆升撈一筆彌補他們錢莊的虧空。”

弘暉點頭。

海棠接著說:“這是錢莊入場的原因,他們看上去就是為了撈錢,可是錢莊裡麵也有聰明人,那些掌櫃們都是人精,難道看不出這裡麵的危機嗎?有時候有命掙錢沒命花錢,這事兒鬨大了,朝廷追究下來,民鬥不過官,你說他們怎麼就這麼多錢莊一起投錢呢?說到底他們的東家和股東都是江南的大地主。

他們不滿這次攤丁入畝,就想推高糧食價格,到時候在朝廷焦頭爛額、民間動蕩的時候向你皇阿瑪提條件換取取消攤丁入畝,如果朝廷不推行或者晚幾年推行他們就低價拋糧,你皇阿瑪若是不願意吃這個虧,直接下手明搶,他們一把火燒了糧食,最後還是天下動蕩,你說你阿瑪被逼得沒法子會不會捏鼻子認下?

說到底他們就是嚇唬咱們,如果不順著他們就是天下大亂。到時候成功了,他們江南的大地主有錢人豈不是如明朝末年那樣又可以興風作浪?到時候結黨營私,再次用他們掌握的官員挑起黨爭黨同伐異。

明朝滅亡他們袖手旁觀,甚至是推波助瀾,這群人才不會管誰做皇帝,誰和他們穿一條褲子誰就是好皇帝。”

順著海棠的思路,弘暉說:“他們想跟皇阿瑪談判,就要有人牽線搭橋,這些人就是各地的官員。這些官員現在都被追繳虧空,這時候隻要拿出三五兩銀子入股,到時候糧食居高不下,他們拿高糧價賺的銀子以分紅的名義填補這

些官員的虧空,還能和這些人結下交情,到時候再官商勾結順勢結黨,這真是一箭雙雕的好算計啊!”

其實也未必是這些人主動結交官員,也有可能是這些官員主動找上門的。總之各方麵推波助瀾下,糧食價格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恐怖高度。

海棠就說:“因此我想讓你回京城,這種價格戰是數百年難遇的一場較量,沒有火炮刀劍戰馬,但是殘酷之處不亞於大軍成片戰死。??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弘暉點頭,他也想去見識一番。

海棠帶著他散步,接著說:“弘暉,在你走之前我要告訴你,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價格戰,或許有的行業這樣的價格戰以前發生過,但是沒法和這次的比,這次的價格戰有著舉足輕重的曆史地位,是將來的史學家大書特書的一件事。”哪怕參與雙方的手段讓人覺得菜到摳腳,讓日後的人看著如菜鳥互啄,但是這真的是另類大戰的開山之作。

弘暉皺眉。

海棠接著說:“它是另外一次意義上‘禮崩樂壞’。是‘新錢’戰勝‘老錢’,是新興戰勝傳統,是海權戰勝陸權,”也是資本第一次戰勝封建。

弘暉還在思考這件事,海棠就說:“這場大戰後朝廷必然要插手錢莊這個行當,錢莊關門後該如何賠付儲戶?該如何清盤?如何給這個行當戴上緊箍咒?這些事比這次價格戰更要緊。說不定將來朝廷為了方便發行大明寶鈔一類的紙幣,將來南北商業交流頻繁,一切都少不了錢莊的運轉,所以朝廷要早一步想到管理錢莊。”

她把一封厚厚的信拿出來給弘暉:“回去給你阿瑪看看。”

次日一早弘暉立即坐船北上,一路不停,到了通州之後換小船直接進京,在京城換車,用了三天時間從杭州到達了園子裡。

京城如今的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出現了回調一天狂漲三天的局麵,京城的街頭巷尾都在聊這件事,糧食影響的行業很多,比如是酒,醋,餐飲等,現在彆說路邊擺攤賣餛飩包子的小攤,連大酒樓都支撐不住了。

雍正著急上火,嘴上起了一圈泡,下令八旗不許再賣糧食給那些收糧的行商,雍正擔心的是日後八旗的糧食都沒了,作戰的時候必然會動搖軍心。

起初八旗的旗人不聽,好不容易逮著掙錢的機會為什麼不賣?接著發現糧食價格一路上漲,就覺得不能輕易賣了,說不定明天比今天價格更好呢,手裡攥著糧食,一天盼著高過一天。不隻是八旗的旗人,連同各地的地主都後悔賣早了,攥著手裡僅存的糧食待價而沽,人性的貪婪就是如此。

緊接著八旗內部消息靈通的人聽說各地方的大倉守軍在偷偷地賣糧,有些糧商秘密找到了倉儲侍郎,想要買糧。倉儲侍郎就說:“賣是可以賣,不過這是殺頭的買賣,萬一上麵追究起來,爺們全家老小都要填進去,得加錢!”

隨後半個月內負責運輸糧食的漕運衙門和各地的糧倉開始偷偷賣糧,這價格就不是市場價了,都是各個衙門訂下的價格,比當時的市場價還要高,儘管這價錢要得太高,握著大筆銀錢的糧商愉快地吃

下了大倉裡的糧食。隨後各地傳來消息,說是漕運衙門的船翻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船隊的糧食都翻到了河裡,又說某地天乾物燥發生了火龍燒倉。

看到欽差火急火燎地出城查勘糧倉火災,糧商們高興地繼續拉升價格,此時有糧食的百姓已經不賣糧了,都覺得這幾年要鬨饑荒,糧食留著自己吃。沒糧食的百姓開始成群結隊出去偷糧,地裡麵的玉米棒子還青著,被人連玉米稈子都偷了。果園的蘋果還酸著就被人成群結隊地偷去。種紅薯的人家第二天去地裡一看,紅薯藤都被人給割走,留下一片光禿禿的地。不少地方的樹葉子和野草野菜都被人給弄走,下水抓魚的人也多了,眼看著民間已經挨餓,不少商人覺得再過幾個月隻要等到天冷,必然是各地百姓沒吃沒喝賣兒賣女,到時候糧價還能飆升。

這糧食比金子都貴,有人說吃肉都比吃糧劃算,實際上因為養牛羊的成本增加,肉的價格也在飆升,各行各業都在漲價。糧食是整個國家的壓艙石,一旦發生變動真的是有國家傾覆的危險。

在此極其危險的時刻,各處奉皇帝旨意倉庫開始放糧。

朝廷大倉根據糧食的成色價格不同,但是最貴的也就是市場價的一半。

瞬間百姓們擠爆了大倉,大倉外麵那一圈護城河裡擠的都是人,有不少百姓拿著買到的糧食轉手賣給糧商賺差價,也有人死死地捂著以備荒年。

接著第二日大倉價格比昨日的價格還低,又有不少人去買。第三天比昨日還低,這麼一天比一天低下來,大倉已經限購了,每日拿著家裡的戶籍去大倉,根據戶籍上的人口數目,一口人一天限購一斤糧食。

半個月後,漕運衙門把夏收的皇糧國稅送來,這邊皇糧排隊入庫,海外的糧食也送到了。長長的車隊一眼望不到頭,路上有糧食袋子從押送大車上掉落,大米滾了一地,押送的衙役隻把袋子收了回去,地上滾落的糧食看都沒看一眼。有膽子大的百姓趕上去搶,這真是糧食,白花花的大米!

眾人熱切地看著大米,再看看長得看不到尾巴的隊伍,這就是看不到頭的糧食啊!隨後一傳十十傳百,兩天後整個北方都安定了下來。

各處大倉開倉賣糧,這糧食價格就是年初時候的糧價,百姓們都吃得起了,儘管每日要排隊很久,一個家庭一次最多也就能買十來斤,但是十斤糧食拌著夏季到處都生長的野菜夠家裡吃幾日了。城外偷莊稼的人也銷聲匿跡,城裡城外恢複了平靜。

糧商的糧食砸在手裡,普通百姓寧肯一早起來去朝廷大倉外麵排隊買糧食也不肯去買糧商的高價糧。

糧商的糧食如果降價賣,絕對虧了,不降價又沒人來買,朝廷放糧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糧商派人去通州和山東港口,發現運送糧食的大船隔幾天就有一批船靠岸。負責搬運的碼頭力工也說是正經糧食,都是新糧,新糧和陳糧的味道大家都能聞得出來。

緊接著江南富商中流傳的一個消息:錢莊沒錢了!

隨著一家又一家取錢的人空手而歸,大小錢莊開始被儲戶擠兌。

錢莊被擠兌相當於釜底抽薪,北方的糧商必須割肉出貨趕快回籠資金送回南方,一旦開始降價就爭先恐後地降價,形成了價格踩踏。因為這糧食普通百姓是買不完的,買大量的糧食放到家裡,都是陳糧不說,還要防備著被老鼠偷,關鍵是這糧食降價了也不便宜啊,如果便宜買上幾千斤能吃一年,但是這時候買糧食,這價格彆說幾千斤了,買幾十斤都要被人笑話是傻瓜。

既然這一條路走不通,糧商另想他法,那就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