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隔河對峙(1 / 2)

受到一條兼定、三好長治作亂的影響,四國島上的氣氛變得逐漸緊張起來。身為南海探題的平手汎秀,故意命令中村一氏、淺野長吉二人,狀告長宗我部、十河、香川等諸豪族以及湯川、鈴木等與力眾,無需過分關注京都形勢,就地著力解決身後隱患即可。除此之外若乏餘力,則先顧自守,不必到近畿彙合。

大部分人——包括了香川之景和鈴木重秀,是樂得聽命。

但長宗我部元親以“豈能因一隅之安危而罔顧天下大局”為理由,上下搜刮家臣領民,又找了商家借貸,湊出動員、行船和支應糧秣的資金,發動三千甲士,渡海前來。

看來在九州接觸戰中輸給伊東軍,對他還是有點打擊的。

另外還有一個湯川直春,很直率地寫信說:“我等身為刑部大人的鷹犬就該到近畿的大獵場去才對得起飼料的價值,而不該窩在島上以野雞兔子為食。”他老根基在紀伊,調動比長宗我部元親方便許多,一番儘力周旋,湊到了一千六百人兵力。

十河存保本人沒動身,隻寫了封書信,三好康長倒是拖著老邁的身軀前來報道,身邊隻有聊勝於無的五百郎黨。

由於客觀原因耽誤,這些人馬差不多是在將要出陣之前才姍姍來遲。

其中,被稱作“南海探題麾下第一猛將”的“鬼若子”長宗我部元親受到隆重歡迎,雖然平手汎秀並不知道這個稱號是什麼時候來的,背後有沒有誰在推波助瀾……

總而言之——

從和泉的岸和田城到河內的高屋城,距離很快,頃刻可達,大軍共計三萬八千餘,朝發夕至,於七月二十九日午後到著前線。

“東軍”大概本就存了“圍點逼戰”的心思,隨即撤銷了包圍,向東稍退。從旗幟上看是瀧川一益所部留在最後麵,毫不緊張的徐徐收隊。

一片人聲鼎沸,旌旗如林,諸將儘皆勒馬小心翼翼穩守陣線,不敢稍有疏忽。平手汎秀見狀,朗聲笑道:“瀧川左近殿,真視我等如無物。可有誰不服的,想讓他長個記性?”話音落地,須臾卻見一直默不作聲十分低調的德川信康,慨然出列,拋下大軍,左呼右喊,帶著數十親兵,越眾而出,向瀧川一益所部正在後撤的部隊追去。

敵方的斷後士兵,可能沒想到有人如此大膽,倉促間發起射擊並不湊效,被衝散了陣型,頓時不敵,戰心動搖。

德川信康一騎當先,孤軍深入,策馬揚鞭,意氣風發。

高屋城中,平手秀益受此激發,亦調遣鬥將可兒才藏領百騎從另一方向馳來,與之遙想呼應,逮住腿腳慢的敵方步卒,大開殺戒。

瀧川勢的斷後部隊受到連連衝擊,沒多時分崩離析,陣腳大亂,士卒爭相逃亡。

但並未發展成一潰千裡的惡性循環。

木全忠澄、瀧川益重等人迅速站出來收攏敗兵,壓住陣腳,展開反擊。

德川信康遭遇到排成三列的鐵炮兵攻擊,左右皆有親兵中彈落馬,不敢再無腦豬突。

可兒才藏的騎兵,被前來支援的前田利家所阻。

一瞬間,雙方仿佛心照不宣地回憶起了平安時期選鋒單挑的傳統,數百驍勇敢死之士不惜性命糾纏在一起,金鐵之聲大響,不斷有灑下熱血壯烈戰歿。

當然,現今的時代畢竟不同以往,“選鋒”尚未決出勝負,東西兩邊後續部隊紛紛加入戰場,長柄足輕持著三間槍喊著口號踩著節拍成群結隊推進,弓箭手遠遠地以覆蓋性的一齊射擊來做支援。一時間鯨波如雷,震得地動山搖,破空之聲連綿不絕,天上仿佛下起了箭雨,火藥味亦彌漫得到處都是。

平手汎秀手中有一萬人直屬兵力,始終謹慎待命不見出戰。織田一方,也沒見到柴田、木下、明智的出現。

對峙著互相射擊和謾罵了一兩個時辰,天色漸晚,方才收兵後撤。

東西二軍遂就地布陣。

雙方很有默契地,沿著一條小河流分居兩側。

第二天,日上三竿之後,斥候回報,織田信長的本陣似乎布置在距離水岸約二十町(2公裡)遠,一個名叫“旭之丘”的小山坡上。

北麵是淺井長政軍所在,位於兩河一山的夾穀中間,按理說是最安全的地帶但是也最不方便轉移。

南麵的穀地,有美濃三人眾和南近江人的旗幟,應該是代表了竹中重治在這次政治行動中的存在感。

織田信忠暫未出現,可能被安排在更遠處守著背後的路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