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宴站在城門口,夠著脖子往城外張望。終於看到熟悉的馬車,熟悉的篆體“秦”字出現在眼簾中。
“裴宇,裴宇。”裴宴用力揮手。
趕車的裴宇聽著動靜,趕著車朝這邊過來,正停在裴宴麵前。
“爹,娘,”裴宴掀開車簾,終於見到了秦王和何側妃。如他記憶中的場景,寬敞的馬車裡,秦王坐在矮桌前正在泡茶,何側妃偎在側,正在看書。兩人嘴角含笑,雖然隻是簡單的普通的日常,卻讓人覺得幸福快樂。
“著急忙慌的做什麼?我和你娘既然來了還怕見不著麵?”秦王語帶嫌棄。彆人不知道,他是清楚的,他兒子現在不說學富五車,卻也不差給雁城書院的任何個學生。就連眼高於頂的小舅子都對他兒子讚不絕口,雖然其中不乏作為舅舅夾雜的私心,但能讓何文清說出那番誇獎,他兒子肯定有不俗的表現。
裴賀之欣賞過兒子的書法,看過兒子寫過的文章,字裡行間透露出個翩翩君子該有的謙遜溫和,和寧折不彎。這兩個詞本不該同時用,但卻是他在兒子身上同時存在的特質。
“我這不是想你們嗎?迫不及待的想見到你們。”裴宴爬上馬車,脫了鞋窩進去。裴宴選擇性的忘了,他已經不是那個十三歲的少年,雖高但瘦,窩起來小小團,根本不占什麼空間。現在的他,個頭高大,身體強壯,已經是個大小夥兒,硬往哪擠,都是搶奪空間的利器。
裴宴也是到了馬車裡才發現,車內的空間有些不足。不過他不在乎,窩在何側妃對麵,陪他們兩人說話。
看兒子如此,做爹娘的相視眼,均從對方眼中看到笑意。
裴賀之感觸更深些。上次見麵就麵臨分彆,父子兩人心情遺憾和沉重並存,相處氣氛也比較沉悶。當時裴賀
之還以為孩子長大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跳脫,今日見卻知道不儘然。雖然確實是長大了,性格卻和以前沒什麼不同。信箋上的孩子氣化作了實感,讓家三口迅速消除了時間和空間帶來的隔閡。
看這大坨擠在身邊,他們直覺的高興,多年未曾好好見過麵的兒子就在跟前,離開身邊時還是小少年現在已經長成了身材高大的男子,他們恨不得永遠留在這刻才好。看到兒子不認生還同自己親近,隻有高興的份兒。
這也說明,他們的孩子,他們魚兒好好的長大了。
家三口能說的很多,過去七年間,除了少數幾次見麵時候短暫的敘舊,就隻能通過薄薄的信紙來傳遞關心和愛意,看不見夠不著的,充滿無力感。他們已經多年沒有麵對麵這樣聊過天,自有說不完的話。
“你舅舅可給我們安排了住處?”裴賀之在雁城有宅院,卻從來沒有住過,這次來雁城時半會走不了,就讓管家派人打掃出來了,不過具體怎麼安排還得商量。
“在山上收拾了住處。雁山上風景不錯,這段時間恰逢雁山寺法會,要是爹爹和娘親有興趣可以去看看,不過住在那裡吵亂了些,我怕影響你們休息。”裴宴分析利弊,至於到底如何抉擇,還是看秦王和何側妃的意願。
“就住在山上吧,我想看看我們魚兒這七年過得什麼日子。”何麗娘溫笑。
何麗娘開口,裴賀之沒有不應的道理。
馬車路行駛到了雁山腳下,家人下車慢慢往山上爬。除了第次來時,裴宴每次走這條路都是行色匆匆,這次倒是得了機會再欣賞這漫山風景。
雁山本就以秀麗奇石而聞名,多少文人騷客因觀石而來。現在是雁山名產最不易見的季節,綠意紅花之盎然遮蔽了視線,卻讓雁山有了股彆樣風情。春風吹來,仿佛還能能嗅到花香。
“還是文清會享受,這確實是個好地方。”裴賀之感歎,山河之各種美態,總讓人心馳神往。
何側妃瞧著周圍,“身在山中
不知山,初次來到驚覺山美,經常在此山中恐怕早已經沒了這種感覺。”
文清是個文人,有著文人墨客普遍有的浪漫情懷,也更容易發現山之美水之美自然之美,不過要說他時時能看出雁山之美,何麗娘是不相信的。住的久了,再美的風景都成了平常,而這時候,美的定義就該發生改變,習慣和自然才會通向永恒。
“你說的對。”秦王溫笑這讚同。
裴宴也在旁邊點頭,何止是舅舅,就是他也是如此。
半山腰處,謝毓在等他們,看到秦王和何側妃,謝毓緊走上前幾步,“姐夫,姐姐。”
“我們舟車勞頓先安頓梳洗,之後再去文清軒用膳。”
謝毓點頭:“也好。”說著前走步,帶他們走向文清軒側後方的院子。
秦王和何側妃到雁城雁山的第七日是文比之日,而就在這前天,雁城書眼迎來了兩批不速之客。
(本文連載在晉江文學城,請支持正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