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策論()(1 / 2)

夏朝現在才建國不到三十年,國力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好轉,人心思定,根據他看過的史書,相信隻要後麵的皇帝不亂搞,到建國五十年後應該會有個盛世的,國力達到頂峰。

難不成現在皇帝就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皇帝看起來很心急啊。

顧青雲腦海裡閃過一條鞭法、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改革辦法,可現在夏朝還沒有到需要改革的那一步,他也沒有勇氣和智慧去進行改革,所以這些有“新意”的內容都不能寫。

提高商人地位和工匠地位?商人地位現在已經算高了,而且在古代經濟不發達重農抑商是正確的。至於提高工匠地位這個的確可以有。

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土地上,勸農桑興教育,隻有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比如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效率會提高,為了利潤,需要的工人越來越多,農民就會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這才叫“解放生產力”。又需要很多女工,到時女性會出來做工,有了家庭收入,在家中的地位也會跟著提高。

到時你就想把她們關在家裡不出來,資本也不會答應……

一炷香的功夫,顧青雲把墨磨好後,心裡就閃過各種各樣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唯一比彆人好的地方在於,他曾經在一個資訊異常發達的地方生活過的,容易知道一些高屋建瓴的知識,隻是要把它們改成這個時代的人容易接受的內容,需要他慢慢琢磨。

不知為何,顧青雲很害怕自己的行為會出格,即使這個朝代不因言獲罪,不會大搞文字獄,他仍舊會害怕。

他們的位置是按照會試的成績坐的,一排十個人,顧青雲的位置在最後一排,前麵都是考生,他們之中已經有人開始動筆了。

他沒往左右看去,雖說這個距離他看不見彆人的卷子,可他怕被那些虎視眈眈的軍士說他作弊。

不看彆人,他開始在草稿紙上把自己的想法列出來。想來想去,顧青雲先述說曆朝曆代為何都是開國時政治清明,政通人和,到了幾百年甚至幾十年就會滅亡,皇朝不斷輪回的原因。

皇帝昏庸,權臣奪位、黨爭、禍起蕭牆、內耗、土地兼並等等都是朝代滅亡的原因,!,但終歸到底還是農民的問題。

從古到今,這個國家都是一個農耕民族,國家的強盛取決於中央集權程度,取決於中央對地方的控製程度,隻要能直接控製儘可能多的農民,這個國家就可以繼續存在下去。

而對於農民來說,隻要能養活自己,能溫飽,就能繼續活下去,農民失去土地,很有可能會變成流賊,或成為當地豪紳的隱戶,國家就直接失去對農民的控製,失去土地的農民一多,國家就會亂起來。

所以控製農民關鍵在於培養儘可能多的官吏,直接下到鄉間,總體來說就是興教育勸農桑。這些內容顧青雲沒有寫太多,儘量用最精簡的詞組寫出來。

接下來顧青雲就開始寫人口是不斷增多的,可是國家的土地是恒定的,為了讓增加的人口得到屬於自己的土地,國家就應該去尋找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在陸地,他們的範圍已經夠大了,北方的遊牧民族現在被他們打怕,可以更進一步去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把內陸的失地農民用優惠的政策吸引到北方的草原,養牛羊馬也是一條出路。

顧青雲接著就提出自己的海上發展戰略,認為帝國應該從海上發展,外麵還有更廣闊的田地,足以找到可以耕種的土地,此外,海上還有豐富的魚肉資源。

其實還有什麼石油資源,可惜這些不能寫出來,隻能寫魚肉了。

他提起前朝時期,當時的統治者派太監下西洋的事件,當時因為前朝麵臨極為嚴峻的邊防壓力,重點都在邊防上,國家重農輕商,將所有的物資征集起來,囤積在倉庫,剩餘產品很少能作為商品流通,所以下西洋缺少必要的商品支撐,加上前朝的手工業、商品交換較之南宋要大為遜色,航海獲得的利益不多。

一旦他們帶回來的利潤不夠多,滿足不了人們的期望,航海就隻能攔腰斬斷,其航海人員所獲得的珍貴資料也被當時有曆史局限性的官員直接銷毀。

顧青雲當初讀書讀到這一段時,想起平行時空的明朝也是如此,讓後人大為心痛和遺憾。

三年前的會試題目就出現過解除海禁的內容,國家在打擊海盜後,好像沒有明顯的動作,隻知道東南沿海一帶百姓出海已經沒有人攔截,看來國家是采取默許的態度,!,暫時沒有更大的動作。

寫到這裡,顧青雲見硯台沒有墨水了,就加了些清水繼續磨墨,看了看角落放置的五輪沙漏,時間還早,沒到午時,繼續寫。

要想商品豐富能出海貿易,隻能靠工匠對目前的各種生產工具進行革新,顧青雲提到水車、牛、犁田的工具、的工具等,先進的生產工具才能節約時間,節省人力,所以就需要提升工匠的地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簡而言之就是發展科技。

貌似自己寫的都是老生常談,會不會太沒有新意了?

顧青雲說這些的時候知道會有文人看他不順眼,不過他覺得這點沒什麼,最多是說說而已,動不了他,畢竟更激進的言論都曾經出現過。

在市井中和彆人聊天時,顧青雲早就明白哪些線可以踩哪些紅線不能動了。

把這些都寫在草稿紙後,顧青雲就開始寫自己的乾貨了。他認為前麵的朝代太缺乏海權觀念,大家關注的重心一直都在大陸上,缺乏對海洋戰略價值的重視,沒有重視製海權。此外,就是自以為是□□上國,沒有了解清楚外麵的世界就直接把其他國家當作蠻夷,沉醉在這種危險的世界中心地位。

顧青雲此時就用事例佐證,說他曾經在很多城市和外國人交談過,他們有些是意外流落在這裡回不去的,有些是前朝遺留下來的,他們來自各個國家,有些實力也非常強大。

在這裡,顧青雲首先提出了海權的概念,指出人類在海上的機動性超過了陸地,比如從京城到他的家鄉,乘坐海船時間就短了一半。

中央政令能在越短的時間到達,那能控製的地方越多。而商船隊是海上軍事力量的基礎,他認為想要控製海權,就需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海軍還必須積極出擊,不能消極防禦。

寫到這裡,想到萬一以後自己的國家能在海上肆無忌憚橫行的樣子,顧青雲就一陣激動,臉上都覺得一陣陣發熱。

他深吸一口氣,漸漸平靜下來,繼續寫。

什麼海上力量決定國家力量,誰能有效控製海洋,誰就能成為世界強國。什麼要控製海洋,就要有強大的海軍和足夠的海軍基地,以確保對世界重要戰略海道的控製……這些!些都一股腦地寫在草稿紙上。

等他終於把自己想說的內容都寫完後,顧青雲聽到一聲鐘聲,知道是午時到了,該吃飯了。

低頭一看,嗯,不錯,自己已經寫好一篇策論了,就是好像字數多了點。

這時候,盯著他們的軍士開始換班,等他們換好後,他們才能開始用膳。

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是在自己位置上等著,小心地把自己的卷子和草稿移開。不久,就有太監和軍士送來饅頭和清水,隻是大家胃口都不佳,惦記著考試,加上周圍有一圈人在盯著自己,大都是草草吃完。

顧青雲這次有心思慢慢品嘗了,發現皇宮裡的饅頭和外麵的饅頭吃起來除了口感細膩,裡麵竟然還加了雞蛋,他還沒吃就聞出雞蛋味了。

哼哼,其他的他可能聞不出來,但對於雞蛋是絕對不會認錯的……

鬱悶,難得來一趟皇宮,兩次都是吃饅頭,上次還有碗肉湯,這次隻有一碗熱水了。不過有熱水他們也不敢喝多,免得要去方便。

實際上按照殿試的紀律他們是可以去方便的,隻是全程都會有人盯著,想想你脫下褲子都有人盯著怕你作弊……未免麻煩,大家乾脆就憋著。因此白果是必須吃的,這是方仁霄等人的經驗之談。

這次他和方子茗考中貢士,張修遠也過來給他們傳授經驗,其中的重點就是早上在家裡一定不要忘記吃白果,不要在皇宮裡方便,儘量少喝水。

對於顧青雲這個經常喝水的人來說,今天是特殊日子,少喝一點是完全能辦到的。

看其他人,不是吃很快,就是吃很慢,還有和顧青雲一樣不急不緩的。事實上,能走到殿試這一步的人,大家的心理素質都是很強大的,畢竟科考的環境決定了再惡劣的環境他們都待過。現在能在遮風擋雨的宮殿裡考試,環境又通風透氣,實在是一種享受。

當然,前提是周圍不要有這麼多人高馬大的大漢在虎視眈眈,很容易消化不良

等太監們收拾完東西後,顧青雲看了看其他人,都開始繼續埋頭寫字。

唉,想踱步站立一會都不行,顧青雲其實也怕時間不夠,就隻好繼續考試。

大概數了下,發現字數嚴重超!超過兩千字,顧青雲不死心,他一點都不想刪除,覺得自己寫得不錯啊,都是重點,可再把題目審幾遍後,確定字數要求是兩千字左右,而他寫的已經有四五千字了。

這大概是寫多了話本的後遺症吧?洋洋灑灑間就寫了這麼多字出來,因為是打草稿,速度很快。

於是,接下裡的時間裡,顧青雲開始努力精簡文字,梳理其中的義理,刪刪減減,再潤色一番,估摸著字數差不多了,趕緊抄寫。

“致治之道,必以教養為先,而教養之道,當以得人為要。”接著,一下筆,他就先論述重農桑、興學校的重要性。

“蓋農桑所以養民,學校所以教民。是二者,衣食之本,風化之源,而君人者不可不以此為先務也。昔孔子之論治道曰:‘既富矣,而必教之。’孟子之論王政,必以均田製、興學校而為說者,夫豈無征之空言哉?然非得人,亦無以行之。故又曰:‘為政在人焉’。”

……。

正在顧青雲專心抄寫的時候,就聽到一陣腳步聲傳來。

如今安靜的考場出現這麼大的腳步聲,顧青雲知道是皇帝來了,往前不經意瞄一眼,發現大家都轉頭看過去。

顧青雲也跟著看過去,除非是真的專心到一定境界,要不然聽到聲音去瞧瞧是人的天性,不能裝得太過。

等他定睛一瞧,竟然是皇帝帶著一幫子重臣過來視察來了!

顧青雲為何知道是皇帝?因為全天下目前隻有他能穿明黃色的龍袍啊!而且他身後的那幫子大臣,不是穿緋色的官服就是穿紫色的,本朝規定官服一品至二品是紫色,三品至四品是緋色,五品至七品是青色,八品九品是綠色。

他趕緊收回視線,收回之前不經意地瞄了一眼左邊,發現會元楚瑜和譚子禮一直沒受影響,都在寫。

顧青雲暗自慚愧,看來自己真的不夠專心。

他定下神來,繼續抄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