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 41 章(1 / 2)

王謹雖然更喜歡低調行事, 不過,如今這樣一個“文曲星下凡”的背景加身,倒也沒什麼不好的。

起碼, 那些從前經常明裡暗裡地想要給王謹說親的人,現在都通通消停了。畢竟, 這麼大的福氣,哪是隨隨便便的哪個閨女就能受得住的?倒是讓王謹少了一樁煩惱。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經營自己的名望,在仕途之路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科舉製創立之前, “舉孝廉”等以士人名望的為標準的察舉製盛行一時。唐宋時期科舉製逐漸發展,到本朝太祖改革之後, 科舉製度已經趨於成熟。但即便已經有了完備的考核製度, 考生的名望,也同樣是考官判定名次時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參考標準。

對學子們而言, 在官學、書院保持一個不錯的成績, 與先生、同窗們維持良好的關係, 參加各種詩會、文會為自己打造出“才子”的名氣,這些都是必要的準備工作。想要閉門造車然後一鳴驚人,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其實是很難實現的。

而對考官而言,在每次監考之前打聽當地考生的情況,也成了一項不成文的規定。畢竟,等到最終排名的時候,取一個某地的“第一才子”為榜首, 肯定要比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有說服力得多。

俗話說“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 一旦結果不能服眾, 即使公布了考生的試卷,也難免會引人爭議。因此,大多數的考官們都會提前做好功課,避免產生這樣不必要的麻煩。

在決定要走科舉這條路之後,王謹就仔細考慮過“如何經營自己的名望”這一個問題。

他希望自己的“人設”,可以暫時處在一個較為平衡的狀態。既不會張揚到咄咄逼人,也不會低調到任人欺壓。

首先,身為一個農家子,這實在是一個算不上高的起點。但有一個世家後人的名頭,倒是能添幾分底蘊。

而王家不結人脈,勢單力薄,這又是一個短板。但王謹如今在清源縣裡有了一定的名望,這不僅能讓自己日後的科考之路多幾分把握,但也不至於遭人忌憚。

畢竟,這件事說破天也頂多就是個“文昌帝君顯靈”、“文曲星轉世”、”“文曲星下凡”,雖然引人注意,但提起來也算是一樁美事。

文昌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文曲星則是文昌帝君座下的文神,這二位雖然都是神,也經常被老百姓們混淆,但也從沒聽說過文曲星沒事乾跑去弄權造反。

這個名頭,如果運作得當的話,想必也能為日後的自己帶來一些好處。總歸也不是什麼“紫徽星”、“帝王相”就是了。

而至於王家其他人,可能是王謹這十年來的言行舉止本就有著太多奇異之處,如今聽到彆人的議論,他們倒也沒覺得有多驚訝。

王謹的身上有太多神秘的地方,他們已經習慣了不去深究。總歸,不管是不是神仙,是什麼神仙,反正都是他們最貼心的謹哥兒罷了。

再加上,王家人最近也忙得顧不上想那麼多。

自那日縣試放榜之後,王家麵館的生意就日日爆滿。尤其是那些家裡有孩子讀書的人家,更是恨不得一天三頓都領著孩子在王家麵館吃麵。

王家人實在忙不過來,也隻好聽王謹的,請了一男一女兩個雇工。而就連這雇工的名額,也是險些被搶破了頭。

雖然那神仙下凡之說可能也不是人人都信,但光看王家人的麵色,還有他家那兩個據說幾個月前還麵黃肌瘦的書童如今的模樣,“王家風水極好”這一點,已經是大家公認的了。

就連縣令袁大人,聽了這幾日的傳聞之後,倒也起了幾分跟王謹交好的心思。

那“文曲星轉世”之說究竟是真是假袁縣令沒興趣知道,但他清楚的是,有這麼一個名頭,再加上王謹自身的實力,這孩子將來的出息肯定差不到哪去。

再加上,之前他還專程跟衙役打聽過王謹在考場上的表現,得知當中內情之後,更是對王謹多了幾分看重。

這孩子年紀輕輕,不僅才學過人,還心思沉穩,最重要的是他還懂得揣摩人心。

袁縣令雖然自認從不憑年紀看人,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場場都頭一個交卷,哪怕這個孩子再優秀,他心裡也是會忍不住扣上幾分的。

他也是過五關斬六將,從科舉這條路上拚殺出來的正兒八經的兩榜進士,那些有才學、有名望的神童他也見過不少,但能像他一樣撐到殿試的實在不多,而能在官場上有一番作為的,那更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