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 41 章(2 / 2)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許多自小被捧著的神童連學堂、書院裡的人際關係都搞得一塌糊塗,更彆說應對官場上的勾心鬥角了。

而像王謹這樣一個有實力、有名望且懂得揣摩人心的人,以袁縣令的眼光看,他將來的前途定然不會差。

身為一個商家子弟,評估和投資就是袁縣令的本能,因此,袁縣令便決定要在王謹的仕途之路剛剛開始的時候,跟他結個善緣,賣個好。

身為一縣的父母官,袁縣令每日都有不少瑣碎的公務要處理。而通過縣試的學子,連童生都算不上,因此,縣試過後一般也並不會專程召開什麼宴會。

而袁縣令如今打算單獨召見王謹這個縣案首,倒也不是什麼不正常的事。為了表示對王謹和王家的重視,袁縣令還專門派人上門遞了帖子。

因為王謹平日讀書的時候不喜歡有人打擾,因此,鄭興和吳山這兩個“書童”,也一直沒能上崗。

這二人每日除了學學認字,再幫家裡做做粗活、跑跑腿之外,就實在沒什麼可乾的了。於是,王謹便打發他們二人去看門。

王家很少有來客,這宅院正門旁的倒座房說是門房,其實也慢慢變成了鄭、吳二人的小書房。

鄧氏體恤他們做粗活辛苦,還專程給他們燒上了炕。這二人每日做完活、認完字之後便窩在炕上看書。灶上溫著茶水,手邊放著瓜子點心,隻覺得這日子神仙都不換。

當然,說是看書,其實就是看話本,這也是王謹之前向鄭興和吳山建議的“興趣學習法”。每次遇到不認識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詞,他們都會認真記下,回頭再向王誠請教。

這樣不僅兩人學起來輕鬆又有趣,王誠這個老師教起來也是十分樂意,兩廂皆大歡喜。

除了讀書認字,王謹平時出門交際的時候也會有意地帶上這二人,如今,他們已經和齊家、範家和周家的小廝打成了一片,也得了不少指點。

就比如之前,齊家小廝就提醒他們,去看榜的時候一定要穿舊鞋舊衣服,這二人也是非常慶幸自己聽了他們的話,不然,萬一不小心弄破了王家給他們準備的新棉衣和新棉鞋,那他們真是哭都沒地哭去。

而在王謹中了縣案首之後,王家那從前隻是個擺設的門房也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遞拜帖的、送賀禮的每日都有,也好在鄭興和吳山先前接受了一番來自範家小廝的突擊訓練,這才沒在外人麵前失了禮。

這幾日上門的大多都是縣裡那些大大小小的商人,因他們也聽說過範、周兩家都跟這個新鮮出爐的縣案首交好,便也紛紛向王謹送上了賀禮。

倒也不是這麼早就上趕著要巴結討好,主要也是想表示一下自家的善意。因這些商人都懂分寸,送的都是些筆墨紙硯之類的禮,算不上重,王謹便也都收下了。

除了商人,剩下的便是縣城裡的其他讀書人了。雖然一個縣案首的含金量不大,但一個十一歲的縣案首,哪怕拋開那些文曲星下凡的傳聞和王謹的世家後人身份,也是足夠引人重視了。

這些詩會、文會的拜帖,都被王謹以“府試在即”的理由給推掉了。這些文人之間的交際,他知道自己是逃不過的。但先不說王謹確實是沒多大興趣,再說,他如今連個功名都沒有,去了也難免尷尬,還不如都等中了秀才之後一次性解決,多方便。

而鄭興和吳山二人,在跟形形色色的小廝家丁打過交道之後,平日裡待人接物也都很有些模樣了。

但當袁縣令家的小廝遞上帖子的時候,自認為已經見過些世麵的兩人還是被唬了一跳。

王家其他人聽到這消息之後,也是難免有些緊張。

在這個階級分明的時代,許多普通老百姓可能連縣令長什麼樣都不太清楚。王家人雖然頂著個世家後人的名頭,但這麼多年一直都本本分分地窩在月溪村,根本就沒和什麼正兒八經的官員打過交道。

雖說在王謹開始科考時,王家人就為將來可能會發生的,自家從“農”向“士”這樣的階級跨越做好了準備,但他們也沒想到,居然這麼快就要開始與官員交際。

但王謹自己倒沒覺得有什麼好緊張的。

通過之前周老爺和範老爺的敘述,以及平日裡在茶樓飯館的見聞,王謹對這位袁縣令也算是有些了解。,,網址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