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四十三章(2 / 2)

亂世為王 顧雪柔 12952 字 3個月前

分兩部分,朝佃戶與地主分彆征收。

然而這樣一來,除卻有合法買賣手續的地主,許多士族擁有的田地都將被重新清算,誰的發家史都不乾淨,圈走的官田也或多或少,還有許多背井離鄉,種不下地去的農民,人一走,無主之地便被地主霸占。趙超此舉,勢必將觸犯大多士族的利益。

“天啟每年一發兵便首尾難顧。”遊淼說,“三年前高麗征戰時,年前對抗韃靼時,最缺的就是糧草。田地之爭積弊日久,是個自武宗以來就存在的問題,還是那句話,要北伐,就不能心痛,多多少少,都得讓一步。”

唐博笑了笑,就像沒事人一般,反問道:“遊家聽說有兩座山莊,若陛下頒布個新法,讓你將山莊裡的一半讓出來,送給佃戶們耕種,你乾不乾?”

遊淼也淡淡一笑,反問唐博:“唐兄覺得呢?你們覺得我乾不乾?”

唐博沒料到遊淼會這麼說,遊淼笑道:“四年前陛下還是三皇子的時候出征高麗,在江南征調糧食,我江波山莊出了十萬斤糧。”

唐博冷哼一聲,又朝孫輿道:“先生,此舉異常繁雜,要丈量土地,重新計算,以工部人手恐數月不得達成。何況秋收之期日近,有些地一旦收回來,又將引起大規模的遷徙。”

遊淼說:“長久耕地的,隻要讓他們另立契約,不再和地主簽,與國家立契就是了。”

“可你又如何督管他們?”一名叫做嚴臨的給事中又問,“若有人借此謀私,可鑽的空子實在太多。”

唐博不客氣地說:“遊子謙,我知道你一切以國家為重,但凡事不是想當然這般簡單,新法一旦推行,將遇層層阻障,上令下不達,隻會平添麻煩。”

“找一地為試點。”遊淼道,“新法不要完全啟用,一推即推,先尋地方嘗試。”

又有人道:“那就以你江波山莊為例了。”

眾人都笑了起來。

孫輿臉色不太好看,冷哼一聲。少年郎們這才意識到針對遊淼針對得過頭了,便紛紛噤口生怕惹怒孫輿。

遊淼反倒是笑道:“陛下要覺得好,拿我山莊一地來試倒是可以的。”

遊淼那話倒是玩笑話,畢竟他山莊是母親生前真金白銀買回來的,再

怎麼也試不到他頭上來。隻有泉山一帶,會被均田,但那塊地自己也圈了沒多久,趙超要用,說不得也隻能給他了。

反觀之政事堂裡這一群人,多半個個家裡霸占了不少田地,這些田地有的是官府礙於情麵不去查,有的也不知道。像遊德川一般,原本隻是買了碧雨山莊那一塊,漸漸地因為後山無人居住,也無人耕種,便將那處越圈越大,沛縣縣令來問,遊德川使些銀錢便能解決。

官府與地主勾結,在每個地方都是常態。但如果朝廷下旨徹查,就很難說了。武宗年間便有過一次變法,幾乎遭到了所有士族的合力抵抗,最終將擬法的官員流放了事。

遊淼得知最早提出新法的雖是翰林院,而趙超一聽之下便即讚成,但背後的推力,必定是來自孫輿。孫輿已寬鬆了不少,睜隻眼,閉隻眼,用意不在奪走那些士族圈去的地,而是讓大多數南逃的北人有地可耕種。

孫輿臉色紋絲不動,說:“散了,吃飯罷。”

“其他時候也就罷了。”遊淼卻突然開口說,“這種時候,不變法不行。”

諸人本已要離開,遊淼又說了句話,把眾給事中強留了下來,孫輿也不急著起身,隻是輕輕捋須,望向遊淼。

“國之大敵無異於二。”遊淼認真道,“外憂、內患。太|祖年間,人人有田耕,家家有餘糧,國之初建,萬事順遂。貧富之差不顯,而過了一百年的眼下,勞民大多已失去土地,災荒、旱澇,每一次變動與加稅,就令窮的人更窮,連耕種都無法糊口,大多數人就隻能賣田,離開自己的土地。”

“年前已經大澇過一次。”遊淼說,“大澇之後必有大旱,若不及時解決,隻怕江南一地流民漸多,必有動亂。”

唐博等人都看著遊淼,遊淼知道孫輿也在猶豫,或許是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持他,貿貿然變法,很可能重蹈覆轍。但這點他無論如何必須支持,否則一到征糧時,地方大族就會聯合起來拒繳軍糧。

朝佃戶直接征收,實收入庫的糧食會比朝士族征收容易得太多太多。彆的不說,就算是要買糧,朝廷派個官員,拿著錢去找唐家這種大戶買,對方來一句今年收成不好,自己也不夠吃

的,這要怎麼辦?

有糧不賣,屯糧起價是地主們慣用的招,也是物價飛漲的根源。

“推行變法上令下不達。”遊淼道,“確實如唐大人所言,我也知道新法即將麵臨的困難,可到了征糧、購糧之時,同樣的征收令也會上令下不達,被官員中飽私囊。所以現在變法,隻能強推,柔中帶剛,剛柔並濟,比依循舊製要好。”

雙方不言,唐博道:“還是那句話,你能推出幾成?光是揚州一地,你就解決不了士紳……”

“能推幾成是幾成。”遊淼耐心道,“從新令試點開始,新法是大勢所趨,至少在籌備北伐的這些年裡,必須這樣,一個點推動了,就能逐步推行到整個南方。”

唐博等人以不屑目光看著遊淼,孫輿見眾人都沒話說,便道:“吃飯罷。”

給事中們紛紛起身,有的回自己府上,有幾個則留下來,遊淼走出去,伸了個懶腰,席地而坐,腿腳坐得發麻,一個踉蹌,卻看到外頭門房裡坐著個人正吃茶,卻是李治烽。

“你怎麼來了?”遊淼驚喜道。

李治烽起身說:“過來接你,吃了麼?”

遊淼被太陽曬了半天,全身都是汗,黏糊糊的,又動腦一下午,說:“你先進來坐坐,我可能要在政事堂裡多住幾天了。”

李治烽便跟著遊淼進來,路上見孫輿正在廊下說話,李治烽與孫輿見過麵的,便朝他一點頭,孫輿也點點頭。給事中們有的回房去,有的收拾東西離開,見李治烽都不知何許人也。

“吃罷。”遊淼把李治烽領到飯堂裡,說,“這裡管飯。啊,我忘了買碗……”

李治烽把包袱解開,拿出個金燦燦的碗,說:“老三給你的。”

遊淼想起中午才朝趙超說了這事,居然趙超還禦賜自己個碗!那碗沉甸甸的,卻不是足金,料想是鍍金。李治烽又拿出個陶碗,說:“我又給你買了個,吃飯不花錢?”

“嗯,你儘管吃罷。”遊淼說。

李治烽便先去給遊淼盛飯,菜已擺出來了,幾個給事中過來吃飯,唐博等人都回去了,遊淼便和李治烽對坐,李治烽用陶碗,遊淼還端著趙超給他的金碗,好奇地瞧碗底,看看有沒有字,果然有“天子聖賜”四個

字樣。

一人揶揄道:“遊子謙,你還用個金飯碗。”

遊淼笑答道:“是啊,陛下賞的。”

眾人無語,遊淼也不和他們客氣,與李治烽便狼吞虎咽地吃起飯來,遊淼少時嬌生慣養,吃飯挑挑揀揀,米裡有殼的,整碗必定不吃要重新舀。雞蛋羹不嫩就不動了,魚裡帶刺的不吃,肉燉得爛了不吃,硬了不吃,一道菜,鹹了不吃淡了不吃。

然而去了一次北方回來,倒是沒半點講究了,什麼都吃,剛開始吃時那幾個文人都被遊淼嚇著了。然而李治烽一坐過來,數人都不做聲,隻看著他倆吃飯。

李治烽堆了滿滿一層菜在上頭,先是把飯全吃光了,再去添,如此添了兩次,遊淼吃了大半碗,多了吃不完,便把飯菜都扒給李治烽,李治烽吃完再去添,如此四碗,才總算停了。

旁觀者拿著筷子,表情抽搐。

李治烽去洗碗,遊淼便搬了兩把椅子,在院裡坐著,打了個飽嗝,說:“沒有山莊裡做得好吃。”

李治烽洗好碗,把趙超那個金飯碗放在架子上,說:“讓錢嫂過來給你做飯?”

遊淼忙道:“不了不了,先這麼住一段時間吧。”

李治烽過來坐下,又說:“舅爺要派人過來伺候,不知道能來幾個。”

遊淼嚇了一跳,說:“先生眼皮底下,彆再讓人過來了。”

李治烽道:“沒人照顧,你衣服都不會洗,怎麼住?”

遊淼想了想,說:“那你選個少話的過來,跟我一間房睡。”

李治烽點頭,遊淼想到就頭疼,政事堂裡沒點身份進不來,料想一個比一個世家,也一個比一個富,擺排場隻會被笑話,想必這群家夥也是怕孫輿,沒人敢在政事堂裡放肆。

“走。”李治烽忽然起身說。

“去哪?”遊淼問。

李治烽:“洗澡。”

遊淼一身黏黏的,正不自在,便跟著李治烽出去,小巷子裡李治烽帶著他左拐右拐,出去上馬,夜裡總算涼快了些,全城燈火,夜風吹得說不出的清爽。

茂城雖不比揚州繁華,到處都是新房,卻有種新家的氣息。遊淼知道喬玨已經著手布置,要在茂城裡給他置個府邸,便和李治烽到處走走看看。而後兩人去軍營,李治烽

所住之處正好有個接著地下水的水龍。

李治烽搖水接水,遊淼便在軍營裡洗了個澡,兩人穿著雪白的單衣,騎著馬回去。涼爽的夜裡肌膚相貼,摩挲時有種清新的愜意感。

當夜李治烽為遊淼收拾好床鋪,抱著睡了。翌日遊淼還在睡,李治烽便出去買了早飯回來,山莊裡喬玨給遊淼派了話最少的穆風,晨早起來就在院子裡等著伺候。

遊淼換了個環境,雖十分陌生,但也並非無法習慣,畢竟在大安的生活給他印象實在太深刻了,回到江南,處處都是好地方。洗漱時一看,發現所有住在政事堂裡的給事中都有貼身的小廝伺候,心道也沒什麼奇怪的嘛,還好還好。問了一圈後才得知已是孫輿恩準,每人可帶隨身仆役一人,便就此安下了心。

孫輿早朝歸來,身後跟著的卻是唐博,一連數日,遊淼逐漸習慣了政事堂內的規矩與作息——每天早上起來所有人晨課,政事堂與背後翰林院有一藏書館是相通的,裡麵裝著中原送下來的書。

而江南本地的典籍,也多在其中,內裡不少都是珍本。

晨課的內容就是各自讀書,孫輿不去催,眾人也就全聽自覺。畢竟都是成年人了,懈怠也都是自己的事。遊淼尚且第一次進入這種環境,周圍人都一般的刻苦勤奮,便不得不收斂心神,加入他們。

晨課後正好也是孫輿下朝歸來,飯堂便開飯,年輕給事中們吃過早飯,不論孫輿是否能按時回來,都進廳內去批注今日奏本。一人一位,早上六部與各州要報便源源不斷送進來。

中午孫輿午睡半個時辰,下午是一定在的,便督促眾人。

晚上各自放班回去,遊淼通常是去找李治烽,但孫輿下令,讓遊淼與唐博一人一日,輪番留下,入夜還要給孫輿整理奏折,預備明日早朝之用。

天氣熱得如火一般,趙超一登基,五月,六月,七月……時光眨眼飛逝,遊淼被諸般政事壓得幾乎要喘不過氣來。李治烽則日日練兵,一出城就是三天、五天不歸。但回來後不管有事無事,第一時間必定都是先來看遊淼。

某日入夜,李治烽又去練兵,遊淼留下為孫輿歸總奏折,孫輿歎了口氣。

昏暗的燈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