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平息事端(2 / 2)

他們離開府衙,直接回去居住的府邸。

朱炫想了一會,再去旁邊的科學閣,找那些技術人員。

隻見他們被安置得差不多了,陸續在這個科學閣住下。

朱炫就提出了,讓他們研究水庫,建造河堤,還有自來水等技術。

廣州府地區,真正解決鹹水問題的,還是到了清朝的時候,當時的官府開發自來水,飲用水才從鹹水中解放出來。

至於灌溉用水是什麼時候解決,朱炫就不是很清楚。

大概是各種水利工程,在以後數百年時間裡不斷被修建和完善,逐步得到解決吧。

——

第二天。

伍永豐還沒回來,距離出海,還有一段時間,朱炫沒所謂,可以繼續等。

另外,他們的布匹,還需要時間織造。

這天一早,朱炫就帶上徐奇,往佛山鎮那邊去了。

目前收購回來的生絲,基本來自佛山鎮附近,番禺邊上,隻有他們的養蠶規模最大,但是收購回來的生絲數量還不算很多,還有部分,是去年賣不出去,積壓到現在。

朱炫在幫他們清庫存。

接下來要擴大生產,產量需要跟上,朱炫在幫村民清庫存之餘,也在幫他們換一個方式發展。

他們很快,就來到附近的桑田裡。

隻見這些地方,種桑養蠶的人還不少,桑田很多,但又做不到,連接成片,給人的感覺比較分散。

“生絲產量不高,原因之一,在於桑田分散,無法規模化種植,形成不了規模。”

“養蠶是當地人的謀生手段之一。”

“他們除了養蠶,還會種植莊稼和瓜果,開塘養魚。”

“這些東西,在天氣好,環境好的時候,可以送到南嶺之北售賣。”

“不過除了絲綢,他們的其他東西,都不適合海外貿易。”

徐奇對當地的情況,還是挺了解,這個知府算是及格了。

聽著他的介紹,朱炫大概知道,想要在佛山鎮附近,得到大量的生絲或者絲綢等,並不容易,需要換一個地方,或者尋找其他府合作才行。

朱炫問道:“這邊的效益怎麼樣?”

徐奇無奈道:“彆看他們種的東西多,但產出的量不多,大部分的水果,都是在夏秋結果,這段時間,天氣炎熱,水果摘下來放的時間長了,運送得不及時,很容易爛掉。”

這麼說來,是他們不懂得種植,另外保鮮的技術不太行。

朱炫認真地想了一會,道:“這裡的農業結構,需要改變一下,徐大人我們先回去科學閣,我有一個辦法,可以讓水果保存的時間更長。”

古代的保鮮方法,能在南方用的,大概就是密封法和乾燥法。

密封法,就是把水果處在密封條件,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就能達到保鮮條件。

乾燥法,顧名思義,將水果的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就能抑製微生物生長,但是這樣會導致水果很不好吃。

朱炫準備給他們,帶來第三個方法。

以及改良了他們的農業結構。

想要幫他們發展,還不是件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