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大明分封的弊端(1 / 2)

“孫兒最開始還想,去人留地。”

“但是又考慮到,高麗的土地也挺大,去人留地,就得遷徙人口去填補這塊空白,方能利用起來。”

“把大明的人口遷徙過去,好像不怎麼恰當,便琢磨著把高麗人留下來。”

“孫兒做的,沒錯吧?”

朱炫說到最後,又問了一句老朱。

按照朱炫最初的想法,高麗人一個都不能留,但認真考慮考慮,還是用同化的手段,想把人留下來,至於將來怎麼樣,也是將來再說。

同化最重要的福利,就是讓高麗人看到希望,讓他們有一種,高麗百姓也能和大明百姓,得到一視同仁的感覺,這種福利便是開恩科、考科舉。

給了高麗人希望,他們可以快速忘卻李氏王朝,以及以前的高麗王朝,誰都想著,去更繁華熱鬨的大明當官。

大明對於很多高麗人來說,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地方。

“做得很對!”

聽了朱炫這麼描述,朱元璋哈哈一笑,讚同道:“乖孫提出的開恩科,做法不錯,以我們儒家學說去教化蠻夷,讓其歸順大明,咱也同意了!”

其實要他帶領其他文臣商量,得出的結果,也是和朱炫的差不多。

“皇爺爺覺得沒問題就好了。”

朱炫想了一會又道:“但是孫兒覺得,這樣對高麗的控製,其實還不夠,設置布政司,安排大明官員進駐,總覺得還差點什麼。”

朱元璋問道:“乖孫認為,還差什麼?”

朱炫說道:“孫兒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是否可以把其他皇叔,分封去高麗?”

“分封?”

朱元璋聽了,擺了擺手。

高麗什麼地方?

距離應天,太遠了!

雖說高麗是一個國,也有一定程度的繁華,但再怎麼繁華,這樣的蠻夷之地,也是苦寒之地,把遼王和寧王分封到遼東都司已經是最大的極限。

韓王和沈王雖然也分封到遼東更東邊的地方,但他們暫時不需要去那些地方就藩,就算是木邦,他也覺得要比那些苦寒之地好一些。

朱炫眼珠子一轉,解釋道:“皇爺爺,孫兒有一些話,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就怕說出來你會生氣。”

聞言,朱元璋明白,乖孫又有什麼,超越自己認知的見解。

這個見解,說出來之後,能顛覆自己的想法,甚至和他想的相悖。

“乖孫想到什麼,儘管說吧!”

朱元璋沒有反對,讓朱炫儘管開口。

“皇爺爺分封皇叔到大明各處,一來是想皇叔們,和在應天的天子,一起守衛大明河山,二來是皇爺爺以前窮怕了,也苦怕了,把皇叔們分封出去,給予田地和俸祿,讓他們好好過日子。”朱炫慢悠悠地說道。

聽到乖孫,提起自己窮怕了的事情。

朱元璋沒有反對,很讚同地點了點頭,確實窮怕了。

當年當過乞丐,當過和尚,最後窮得連日子都無法過,就參加義軍反了元朝,一不小心,坐上了這個位置。

朱炫繼續說下去,道:“皇爺爺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除了一些年幼而不幸的皇叔,也有二十多人可以去就藩,每一個皇叔,都得分封一個地方,分封一部分土地。”

“每一個皇叔,下麵至少也有五個兒子,將來可以得到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