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孫權升殿,大聚文武,開啟了稱帝後的第一次朝會。眾臣拜畢,列為兩班,孫權隨即給了侍立在旁的內侍一個眼神,內侍會意,當即打開早已擬好的詔書朗聲宣讀起來。
孫權的第一道詔書是改黃武八年為黃龍元年,並大赦天下。第二道詔書是諡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母親吳氏為武烈皇後,兄長孫策為長沙桓王,並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
第三道詔書則是大封群臣,孫權繼續以顧雍為文官之首,把他從王國丞相晉升為帝國丞相。
陸遜則被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這上大將軍是孫權專門為陸遜所置,官秩在大將軍之上,地位高於三公。
至於大將軍則由諸葛瑾擔任,同時他也被孫權任命為左都護,與陸遜一道統率吳國大軍。隻是兩漢定製尊右卑左,東吳延襲之,因此諸葛瑾的軍職稍弱陸遜一籌。
重臣步騭封為驃騎將軍,朱然封為車騎將軍、右護軍,全琮封為衛將軍、左護軍,而吳軍中另一位大將朱桓則被封為前將軍。朱桓的從弟朱據被封為左將軍,封爵雲陽侯。
九卿方麵,潘濬封為少府,賜爵劉陽侯。這潘濬在劉備任荊州牧的時候,做過治中從事,後來在呂蒙襲奪荊州一役中投降東吳,並很快就得到了孫權的信任和器重,如今更是平步青雲,升任少府,為孫權管理皇室私財。
另有嚴畯任衛尉,闞澤為尚書,其餘文武官吏各有封賞,滿朝上下無不歡悅。
七日後,孫權又和季漢使節陳震在南郊升壇歃盟,宣誓東吳與季漢二分天下。
具體為徐州、豫州、幽州、青州屬於孫吳,而並州、冀州、兗州、雍州屬於季漢,至於司隸校尉部,則以洛陽為界,洛陽以東歸屬東吳,洛陽以西包括洛陽本身歸屬季漢。
這份盟約與原先曆史略有不同,上一世曆史雖然季漢與東吳也是各占四州,但因為此世季漢已攻占了大半雍涼地盤,所以若再各取四州就對季漢有些不公平。
為了彌補這個缺失,兩國在對司隸校尉部的劃分上較原先曆史稍稍做了些改變。
原先曆史是以函穀關為界,而此世是以洛陽為界。函穀關是洛陽的西大門,如此劃分,季漢占據的司隸校尉部就比原先曆史大一些,且洛陽這個後漢國都也劃歸了季漢。
曹魏地盤分割清楚後,孫權就以諸葛瑾遙領豫州牧,步騭遙領幽州牧,全琮遙領徐州牧,朱桓遙領青州牧。
孫權稱帝已畢,漢吳兩國之間最大的政治阻礙不複存在,雙方盟交更上一層樓,在邊境對峙月餘的兩國大軍相繼撤離,劍拔弩張的氣氛就此煙消雲散。
就在兩國邊地百姓都鬆了口氣、歡喜至極的時候,剛從永安前線返回江州的李嚴立即將督軍成蕃、參軍狐忠兩個心腹喚進府內議事。
“日前,武昌那邊傳回最新消息,孫權已經完成稱帝,並與陳孝起一起登壇盟誓,相約兩國合力征討曹魏、分割天下。
如此一來我大漢與東吳對於正統大義、勢力範圍兩個最大分歧已被消弭,兩國短時間之內怕是很難再起爭端,諸葛孔明又化解了一個大難題啊。”
在三個月前,孫權即將僭越稱帝的消息剛傳至蜀中的時候,李嚴就覺得這是一個打擊諸葛亮威信的絕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