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僭逆,必定有損漢室正統,諸葛亮如果不能阻止此事,定然會讓朝野上下大失所望,這樣一來他李嚴就可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聯合一批不滿諸葛亮軟弱無能的朝臣一舉把諸葛亮轟下台。
當然上述一切都建立在諸葛亮沒能阻止孫權稱帝的基礎上,一旦諸葛亮成功為之,自然是萬事皆休,一切的謀劃都會化為烏有。
可是在李嚴看來,諸葛亮成功阻止孫權僭越的幾率不會很大,甚至可以說低到極點。
首先,東吳目前的國力仍然勝過季漢,在阻攔孫權稱帝一事上季漢這邊並沒有多少有效的手段,畢竟任何辦法到了最後都是要依托於硬實力之上,打不過人家或者無力和人家開戰,任你辯才無雙、大義凜然,一切都是白說。
其次,眼下曹魏才是季漢的頭號大敵,與東吳翻臉開戰就會陷入到兩線作戰的險惡境地,以季漢眼下的國力很難支撐這個局麵,且一旦舉止失措,很有可能會有亡國之危。
最後,諸葛亮為人謹慎,素來倡導聯吳抗曹之策,度其心性,必不會輕易與東吳翻臉斷盟,如此一來,諸葛亮在孫權稱帝一事上委曲求全的可能性很大。
易地而處,李嚴也感到此事甚為棘手,他也絞儘腦汁思索了一番對策,並沒有想到幾個有用的法子。
故而李嚴認為諸葛亮在此事上必定會跌一個大跟鬥,到時候趁機發難,也許會有不小的收獲。
可是事與願違,此番諸葛亮竟能以帝號和皇帝尊號之間的些許差彆巧妙地保全了漢室正統的尊嚴和兩國盟交,如此精妙的兩全其美之策大為出乎李嚴的意料,讓他的全盤謀劃儘數落空。
如此良機沒能把握住,李嚴既憤懣不已又感到無可奈何,沮喪之下這才叫來成蕃、狐忠二人共同商議下一步打算。
成蕃拱手說道:“將軍,這一回丞相處置得的確巧妙,不僅沒能有損聲望,反而還大漲了一波威望,如今朝野內外皆在稱讚丞相應對有方、調和有度,維護住了我大漢的正統名分。”
“某看丞相這次也說不上做得儘善儘美吧,據咱們的人回報,孫權僅在即位詔書中提到了稱帝號而不是稱皇帝尊號,其登基大典的規格禮儀以及所用服飾器物與皇帝無異,顧雍、陸遜、諸葛瑾等大臣也是把孫權看作皇帝而非帝,可以說孫權在東吳國內就是皇帝,稱帝號無非是為了給我們一個台階下,維持表麵上的融洽罷了。”狐忠道。
成蕃點頭附和:“不錯,孫權未稱臣、不納貢,與我大漢天子平起平坐,分明還是二帝並尊,丞相他們還把賬號這事當做一件了不得的大功,未免有掩過飾非之嫌。”
“話也不能這麼說,此事麵子上過得去就行,諸葛孔明他們在眼前的這種形勢下能做到這個地步的確已是儘了全力,有功也是說的過去的。”
李嚴端起麵前的茶杯,抿了一口,接著道:“聽說這稱帝號之計是那楊清提出的,不知是否為真?”
“將軍,是真的,我有一個同鄉在丞相府做事,聽他說這個計策就是楊明之年初回成都時向丞相獻上的,而且此計之初隻是同意孫權稱國主而不是稱帝,這國主稱號也隻比帝號稍低半階,嘿嘿,楊明之此人果真心思千轉、花樣白出啊!”成蕃道。
李嚴不無遺憾地道:“惜乎這個江州人不能為我所有,諸葛孔明帳下憑添一員大將啊。”
“將軍,既然這次咱們沒能有所作為,後麵就必須另選其他法子了。”狐忠一臉鄭重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