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禁區漫步(後)(1 / 2)

來自星淵 深度緋紅 7073 字 10個月前

黃沙卷地,霜雪連天。

原本看起來一副崢嶸鐵骨,狂野凶殘的越野改裝車,在外界地的寒風沙暴中卻顯得如同布偶貓一樣文雅恬靜。

諾米嫻熟地駕駛著車輛,外界地沒有交通規則,行走個幾百公裡都不一定碰的到活物,與其小心翼翼駕駛,不如仗著車輛的性能,隻管把油門踩到底,強行突破霜砂的重重封阻。

李澳茲把物資放下去,改換成燃料,也是為了加重車輛的重量,防止被大風直接吹飛。

掀翻倒是不怕,在外界地基本上在冰冷凝結的沙子上,這輛車有懸掛係統,基本不擔心會在這種土地翻車,但是根據李澳茲多年的經驗,如果車不會翻,那多半遇到風暴時候會直接帶上天。

物資包裹占車內空間,所以不如換成燃料加重車身,剩下來的油桶還能拿去換東西,哪怕用不上也能拿來改造成燃燒彈之類的。

在外界地開車,如果不是集群車隊,一般不能開車燈,防止被匪徒和變異的野獸盯上。

不過諾米的眼神不錯,能在外界地當司機的人,基本上夜視能力都堪比野獸,作為薔薇軍的遊擊隊員,她肯定受過專門的訓練。

同樣由於沙地和冰霜結合出來的泥窪地,實際上行駛過程中非常費油。

李澳茲聽機械師玩家說過一個段子:四國因為坦克馬力不足,在外界地的爛泥地根本開不動,很容易直接癱瘓,不得不開發出新型的裝甲載具以應付外界地的急行軍。

然後就有了機甲、動力外骨骼。

後來因為人形的機甲這東西不太劃算,防禦麵積太少,效能太低,還容易翻車,然後就把底盤改的越來越低。

但這麼一來,人形機甲的頭部目標太顯眼,容易被爆頭。

於是就駕駛艙也從腦袋移到了胸口,後來乾脆把機甲的頭部也換成了監視器。

後來發現,人形的腳部好像沒有氣墊好用,直接把接觸麵積加大,做成氣墊船一樣的結構。

之後得出的東西,就是一個長著手臂,兩腳腳掌踩著氣墊的坦克,美其名曰機動裝甲。

雖然醜了好多,但是確實能代替坦克在外界地行動。

再後來,四國爆發了一些戰爭後,發現這東西隻能取代坦克,步兵的裝甲車問題沒有辦法解決,該癱瘓在雪地裡,還得癱著。

這就導致機動裝甲衝上去以後,步兵速度慢,跟不上掩護,導致自己的裝甲單位被對方反坦克組直接炸爛。

索性,最後就又把氣墊船拿過來給步兵用。

結果氣墊船的裝甲不夠,被對麵的火炮給點了。

於是給氣墊船堆火炮,堆裝甲,但動力又不夠,隻能加大油缸。油缸這麼一加大,又沒有了大量步兵的容納空間,隻能給4個人駕駛。

最後的結果就變成了步兵追著坦克,坦克追著機動裝甲衝鋒的奇葩場麵。

當然,這隻是機械悶騷男們搞的段子,這幫做題家理工男經常整出一些重工業笑話,什麼機器人懷孕生下來的孩子,父親應該是C++還是Java,網戀奔現騙8千應該稱之為社交工程學的實戰應用——給李澳茲的印象就是人均弱智吧吧主。

李澳茲坐在副駕駛,他把雙腳搭在車頭上,半眯著眼睛,思緒飄忽不定。

外界地很無聊。

寒霜和沙暴的共舞,初見之時確實壯觀綺麗,但真正漫步其中隻會覺得單調枯燥。

這足以被文人歌頌讚美的冰與火交加齊鳴的史詩場麵,對於外界地人民來說,卻是深惡痛恨的苦難。

外界地沒有生機。

後排的秋冉小姐好奇地望著車外的風景,天很暗,她隻能看到紅黑雲層之間閃爍的雷霆。

“外麵原來沒有太陽啊……”

她遺憾的說道。

李澳茲猜測的差不多,秋冉是霜鍍人,隻不過比李澳茲的出身還差一些。

據她本人所說,她一直都在鄉下偏僻的廢鐵回收站生活長大,十幾年來從來沒有進過城,如果不是因為意外被確診為感染者,外遷進入避難所就診,一直到現在,她都沒有見過真正的廣闊天地。

“當然沒有啦,鄉巴佬!”

諾米哼哼道:

“幾百年前,大氣層被那些紅黑色的厄煞包裹後,太陽光就打不進來了。四國之人是靠著核聚變技術維持小型的人造太陽,產生出來瓦爾登粒子,再用粒子晶格組成的屏障阻擋外界地的風暴寒霜——雖然術語我也聽不懂是什麼意思,不過基本上每個四國的城鎮下麵都是一座核聚變反應堆。”

“瓦爾登你都不知道?”

李澳茲瞥了一眼諾米:“中專都講過:瓦爾登博士是舊時代的核物理學家,他研發的瓦爾登半球體科技改變了戰爭的格局。讓核聚變小型化,可以部署在裝甲單位上,徹底改變了戰爭的格局。”

“不說彆的,避難所下麵也有一座小型反應爐,依靠少量的鈾燃料棒就能運轉起來。”

“囉嗦!我又沒上過學。反正早晚有一天我們要把四國的卵蛋踢爆了!那些反應堆也遲早是我們的!”

諾米不耐煩地拍拍方向盤:

“如果不是四國的封鎖,就算沒有太陽,人類也不是不能活下去的。”

秋冉好奇:“外界地,不是沒有能源材料嗎,如果沒有太陽,不是根本沒法存活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