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 稅畝之製始(1 / 2)

狗洞謀士 櫻桃糕 4195 字 4個月前

入冬前,泮宮建成,來武陽的士人越來越多,且有兩位是舉世聞名的賢者,一位是研習黃老的陶子,一位是儒者鄭子。這兩位算是俞嬴的老熟人了。當初先齊侯無道,兩位賢者在鄒子之後先後離開齊國,又先後遊於趙,在邯鄲遇見。

兩位賢者都與先趙侯章話不投機,認為趙侯章與齊侯剡一樣,“不修德行,性情暴戾”。但因先是趙、魏、中山的一場亂戰,後麵緊接著又諸侯並伐齊國,到處都在打仗,外麵太亂了,他們一直滯留邯鄲。陶子還大病了一場。等他好了,已經秋去冬來。

聽說燕國在招賢納士,有俞嬴從前在齊國泮宮積累的名望和好人緣,有公子啟守禮好學的君子之姿,兩位先生沒什麼猶豫,便來了燕國。

俞嬴和已經冊為太子的啟親自出郭相迎。

等陶子和鄭子見了燕侯,兩人對燕國就更滿意了,都覺得這次大約一時半會兒不會挪動了——燕侯麵貌清臒儒雅,言談有禮而不虛假,與齊侯剡、趙侯章很是不同。

燕侯師事兩位先生,但這二位都無意出仕,願效仿當年的卜子夏在武陽設壇講學。

陶子先開講。當日,燕國泮宮中士人學子雲集,燕侯、太子啟及太傅俞嬴也都來了。燕國新泮宮的講經堂很是寬大,能容納千人,構造又很巧妙,講話的人並不用大喊大叫,眾人就能聽到。

陶子在台上講“無為”,說“無為而無不為”,說“無為”是天地之道,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治國之綱,說“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以“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故當少征伐,薄賦斂,去苛政,讓民修養生息……

燕侯、太子啟和太傅俞嬴都聽得很認真。

俞嬴覺得陶子所言很有道理。有自詡高貴者將民比為草芥,言其渺小,俞嬴覺得如果這個比方還有一丁點兒道理的話,那就是民有旺盛如原野之草的生機。隻要沒有戰亂,沒有天降的大災荒,當政者不禍害、不折騰他們,破敗之地不出幾l年便有嫋嫋炊煙、雞鳴犬吠、農人暮歸的和樂景象。

但在當今這樣的大爭之世,像燕這種弱國,讓民不受戰亂威脅“休養生息”,又何其艱難?

俞嬴目光掃過聽講的士人學子,心中又有些欣慰,這樣的講堂,這樣的先生,這樣的學子,這不就是當初自己在齊國與田向看稷下學宮圖時心裡想到的樣子嗎?齊國泮學移宮時,諸賢已經離去,沒有這樣的盛況,如今卻在武陽看到了。讓民“休養生息”或許有一日也能達成。

離開泮宮後,燕侯與俞嬴笑道:“往常好些卿大夫子弟都不愛上學,如今我看泮宮中熟臉的年輕人不少,此太傅之功也。”

俞嬴笑。她舉薦給燕侯的人中,既有外來士人,也有本國學子,既有落魄者,也有權貴子弟。其中出身高氏的高卬、安氏的安璩、江氏的江弼等被燕侯授了中大夫、下大夫。彆人還罷了,江弼之“江”便是江臨之“江”,江弼是江臨的旁支堂弟。

朝臣中但凡靈通些的,誰猜不出江臨被查辦恐怕是與太傅落水之事有關。俞嬴外舉不避仇?_[(,在用自己所為告訴世人,燕國招賢納士是真正的“唯德才是舉”。也正是因為有年輕卿大夫子弟通過學宮舉薦這條路得了官爵,世家子們來泮學的才這麼多。

燕侯輕歎:“我們給了這些年輕人出路,希望等開春宣布稅畝之製之時,他們的父兄能少跟寡人、跟太傅較些勁。”

俞嬴再笑:“動人財貨如殺人父母,每年讓他們多交那麼多田賦,隻這樣恐怕還不夠……”

燕侯看她。

俞嬴道:“或可先提獎勵軍功、細分軍爵試一試。”

從前軍政不分,文武相糅,卿將是一體的,如令氏這種世代為武將者不多。如今各國雖仍有許多軍政兼攝者,但已漸漸把武將和文臣分了開來,燕國也是如此。

然而分固然是分了,軍爵卻是按卿、士、大夫那老一套走的,軍職分得也極粗——幾l百年前戰車千乘、幾l萬人之戰已經算大戰,這樣的軍爵軍職尚且能應付,如今常年累月地打仗,常備之軍是從前數倍,幾l萬人之戰隻算平常,這樣的軍爵軍職就顯得太過粗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