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排骨年糕(1 / 2)

小鎮人家 朽月十五 7965 字 10個月前

滿河的蓮花燈,打著旋挨上又散開,在夜色中托著一團又一團的火前行。

從橋洞那劃過來一葉扁舟,船頭立根杆子,上麵吊個竹絲燈籠,輕巧又透亮。劃船的是個漢子,他是來趕燈的,要把河燈趕到該去且避著人的地方,燭火燃儘後會有人撈上岸。

不然河燈不儘,漁船不能行。

阿夏從橋欄杆上直起身,才看到這橋廊底下的燈籠形狀各異,肚大色紅的鯉魚燈,渾身泛白隻有對紅眼睛的兔兒燈,也有不知誰做的元寶燈,塗的色本就黃,還讓燭光把色染的更深。

俏趣一點的是孩童自己做的燈籠,歪歪扭扭的,頗為可愛,有粽子燈,頭長尾尖的月燈、四不像的虎頭燈、隻有花形沒有花瓣的花燈。

不止廊橋,柱子上或外頭的樹梢、石欄都有孩童的燈,湊近點還能看見紙上歪七扭八的字,寫了名姓,何時做的燈,還有奇奇怪怪的話語。

阿夏年年都會挨近看,因為上頭的話著實很好笑,諸如:阿娘說要寫吉利話,我不曉得什麼是吉利,難道要人跟門前的樹公一樣老嗎?

也有的就寫,我的燈籠要掛在清風亭過來第二顆柳樹上,旁邊有個洞,上次燈籠沒照到,摔了一跤。我要燈掛在上麵,不讓洞再做壞事。

那燈籠上還有人回道,知曉此洞,已補勿擔憂。

還有的更好笑,寫燈神在上,保佑保佑,明天不用去書院。亦或是保佑小考能得個乙上。

這些燈籠從明月坊起一路掛到書院門前,因大多孩童所做的燈籠出自臨水書院,也是希望這求學路上能不那麼枯燥無味。

掛燈籠的地方還有不少攤子,基本上全是筆墨,不賣,要用筆得交一文錢,方便大家能在燈籠上寫字,回複孩子所說的話。等明日一早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燈籠,也能見到那些來自陌生人的回話。

阿夏掏錢拿了兩隻筆,一隻遞給盛潯,往燈籠旁走還不忘問盛潯,“哥,你以前會在燈籠上寫什麼?”

“每年寫的都不一樣,”盛潯想了想才說:“有時會寫先生不要再布置那麼多課業,得熬到三更天才能寫完。要不就寫,船隻出海平安。”

他還真不會寫好玩的話。

“我寫的更好笑,”阿夏回想起自己年少時,笑得眼睛都眯起來,“我好多次在上麵寫我明天要吃什麼,說要吃油條、糖糕、小米糕、紅糖小圓子,我娘那時怕我吃壞了牙不讓吃,看到這就笑我,說我在報菜名。”

她越說聲音越柔和,像迎合這河麵的夜風,“不過後來我們家每天早上吃的東西都是我在燈籠上寫過的。”

阿夏側頭去看燈,聲色又輕快起來,“但也有一次,我不想睡覺,我娘就嚇唬我,說外頭有專門抓小孩的大犬,老大一隻了。然後我就在燈籠上寫,官府要把抓小孩的大犬給關進牢裡去。”

像這樣的事情,小時候阿夏還乾過很多,讓人啼笑皆非。

“確實是你能乾得出來的事情,”盛潯話裡都是笑,他都還記得小時候阿夏做過的事情,拿根竿子去趕水鴨,結果被竿子給絆倒。大夏天的要玩水,整個人栽進水缸裡,還好隻有一半的水,趴矮牆上逗貓玩,貓不理她就學貓叫…

長大了知曉要矜持一些,不過好似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阿夏應他應得很理直氣壯,而後讓他跟自己蹲在那些燈籠前,揪幾個燈籠回,她看到有隻燈籠上寫,好想當明月河的船,想遊就往前遊幾步,不想遊就停在岸邊。

她很認真地寫下,那我想當天上的雲,想下雨就變烏雲,不想下就找個山頭窩著。

盛潯看著她寫的失笑,沒想到阿夏把那個燈籠遞到他手上,一本正經地道:“你也寫一句呀。”

“寫什麼?”盛潯嘴上這麼說,不過還是老老實實接過,他自覺自己這個人還挺無趣的,想不出什麼話來。

他就磨磨蹭蹭寫下一句話,船行水麵,動則即安。

“為什麼寫這句話?”

阿夏抱著燈籠細看,好奇地問他。

盛潯起身,手指著河麵的船,他說:“當船戶有很多忌諱,怕翻船怕遇風雨天,所以要祭海祭河祈風。可做船也不容易,碰上這樣的事,大多都會損毀,所以他說要當一艘船,我隻能祝他平安。”

他很順著孩子的想法,既然要當,那就當一艘平安劃行的船。

“說的很有道理,”阿夏讚同,她想了想又拿著毛筆在燈上畫了艘小船泊在水麵上,兩個小童坐其中。

寫了句背過的詩,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桌坐船中。再把這盞燈掛回到石欄上去,讓它看著河裡的遊船。

她看著燈籠底下的臨水書院才想起來,“上次你托我說書院的事情,我跟我大哥說過了,他也已經問過。進去得轉到另一個先生那裡,他的課業慢,說小孩能跟上。等兩日後帶成子去就成。”

“那成子應當會很高興,”盛潯的目光很深邃,麵上卻帶著笑,“我也很高興,沒有耽誤這樣一個聰慧的孩子。”

他說:“阿夏,多虧你了。”

“我不過就說了這一句話,”阿夏全然不放在心上,她還歡喜地道:“這樣明年的新火節,又會多一個孩子的燈籠。”

“是,”盛潯摸摸她的頭,哪管阿夏整日說自己都做不成什麼事,可他覺得能這樣活著真好。

這一路上他們兩個在很多燈籠上都回了話,看見特彆引人大笑的,阿夏還會讀出來,和盛潯邊笑邊回他,看見說不想去書院的,他們還裝模做樣寫了書中自有黃金屋,要勤勉。

一路從橋頭南走到橋頭北,花燈漸少,人卻圍得很多,阿夏是個特彆喜歡湊熱鬨的人,當即拉住盛潯不讓他走。

“我都打聽過了,這裡今晚有打樹花的匠人來,我們先彆走,找個地方看看。”

盛潯也很配合她,指指旁邊的酒樓,二樓敞開的窗恰好能看見這裡。

進了酒樓不買點什麼也不好,這家酒樓最聞名的是排骨年糕,盛潯要了兩份,叮囑他們晚點上,便帶著阿夏上到二樓。

從窗戶往外邊看,正好能看見一團火紅冒著煙氣的火在蕩,那是打鐵匠所用廢鐵熬出來的鐵水。

打樹花原本隴水鎮是沒有的,放了煙花爆竹頂多了,不過許多年前從很遠的地方過來幾名鐵匠後,逢年過節都有熱鬨瞧。

對於見慣了小打小鬨的爆竹,打樹花無疑是震撼的。專門做這個的匠人頭上帶著帽子,還要帶鬥笠,身上穿專門的羊皮襖子,需要反穿免得沾上火花燃起。

用浸泡好幾日的柳木勺子,從盆子裡舀一勺鐵水,還冒著火,匠人擺好姿勢把鐵水猛地甩到後頭的青磚牆上,鐵水一碰到牆,劈裡啪啦一聲響,迸濺出萬千火花。

匠人左右揮轉柳勺,火花也跟轉,滴落在平地上像是鋪了道光,濺射出的火花彙聚到光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