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魚圓(2 / 2)

小鎮人家 朽月十五 6799 字 10個月前

大人都累得靠在樹上或蹲在那裡,小孩還精力充沛,他們邊放風箏,邊哼著童謠,“燕啊燕,飛過店。店門關,飛過山。山頭搖,飛過橋。橋下打花鼓,橋上娶新婦…”

本來隻有一個人哼的,到後麵大夥跟著一起哼,有帶笛子還吹奏一曲,阿夏她們三個一塊拍手搖頭,哼完又唱了不少。

玩得十分儘興,日頭到半空時,也有些熱。阿夏拿手去擋日頭,指指對麵的花鋪道:“去對麵逛逛?”

“走走走,”山桃立馬附和,她不耐熱,從上頭跳下來,拍拍自己的裙擺。曉椿也沒有意見,三人手拉手往河尾的鋪子那裡走。

那間花鋪很小,屋裡隻有個老婆婆,門前掛著一束芍藥,小木桌上則擺一小籃摘好的茉莉花,蓋一方繡帕,散落著不少細銅絲。

老婆婆穿一條花白的圍布,坐在那裡銅絲穿茉莉花,看見她們過來,和藹地問:“小囡,花手串要不要,兩文一串。”

“阿婆,來三串。”

阿夏笑眯眯地回她,從自己荷包裡掏出六文錢遞給老婆婆,坐下來將手給遞過去。

茉莉花手串在隴水鎮的夏日很常見,小小一朵,白的花瓣,做手串的人會剪下從莖部減,留下一段綠,拿銅絲從花芯穿過,連成一串。帶在手上隻要動作不大,就不用怕掉。

阿夏的手腕細,茉莉花手串帶著就顯得格外漂亮,襯她今日穿的素衣,還自帶一股香。

她的歡喜隻需要兩文錢。

等曉椿和山桃弄完,三人還伸出手一起臭美來著,都說自己的才好看,慢慢從河尾往前走,從花鋪出去進來,她們給自己頭上簪了花,腰間掛了香囊,要不真的不想拿,指不定還得買幾盆花帶走。

山桃出了花灣笑著說:“現在我們香得要招蝴蝶來了。”

“彆招蜜蜂就行,”阿夏冷不丁接了一句。

“阿夏,從現在開始你彆說話。”

“我就說,我就說。”

她做了個怪表情,氣得山桃要去抓她,被曉椿攔住,“好啦好啦,彆鬨了,你們看都晌午了,我們去吃點什麼好呢,我請。”

確實早上根本沒吃多少,在花灣跑了一路也累得肚子空空。阿夏聞言停下來左右看看,見到路邊有個小攤子,她聞到了魚圓的味道,就說:“我們去那裡吃。”

走到攤子前,魚香味縈繞在鼻尖。做魚圓的是位大娘,她說自己做這個多年了,彆的不敢說能做好,但這魚圓味道是沒得說。

她說著就掀開自己盆上蓋的麻布,露出一大盆雪白的魚茸。她的魚圓就是純魚肉,不加油,沒有蛋,也不加什麼澱粉。選鮮活的鰱魚,洗淨取肉,拿刀給剁成魚泥,一點也不黏的不成,一定得要黏在砧板上才好。

大娘隻往魚泥裡加鹽和水,一雙筷子上手使勁攪,筷子能立住,魚泥起泡就好。

說完揭開爐子上的蓋,是鍋還沒燒開的水,下魚圓就得先冷後中火再沸。大娘不緊不慢淨了手,挖起一手魚茸握在手裡,虎口用力,擠出又小又圓的魚圓,拿勺子刮出來扔到鍋裡。

弄完也不急著燒火,讓它在冷水中待足了時辰,大概半柱香,才扔柴火進去,火不算特彆旺,等鍋中的沸水跟漲潮似的拍著鍋壁,撤柴火,燜會兒。

拿幾口碗擺開,每隻碗裡放點火腿,一把蔥花,拿清湯淋開,魚圓倒下,澆點熟雞油,這清湯魚圓就成了。

阿夏用勺子舀起一隻,又大又圓,水煮過後更白了點,她呼呼吹氣,等沒那麼燙了咬上一口,舌尖上是很鮮的魚味,特彆彈牙,有嚼勁,滑嫩。

這湯喝著也好,根本沒放什麼調料,但入口不鹹,哪怕加了火腿,增了香。

隴水鎮做的魚圓大多都這般彈,不過要是扔顆魚圓倒地上還能高高彈起,那是沒有的。

也有外鄉人會做,他們的魚圓裡摻秈米,要摔打上勁,費不少功夫和氣力,吃起來可謂是筋道十足。

作者有話說:

從今天到27號評論發紅包,也不為什麼,就是想看多多的評論,能不能激勵自己每天日六。

板鷂風箏是江蘇南通的流傳下來的手藝,挺神奇,建議可以去搜搜看。

參考至華夏風物app裡的“南通板鷂”和《飛翔千年的風中傳奇—中國風箏地圖》

魚圓參考至《魯迅筆下的紹興菜》和《老上海味道》

童謠來自《溫州童謠研究》中的《燕啊燕》,完整版如下:

燕啊燕,飛過店。店門關,飛過山。山頭搖,飛過橋。橋下打花鼓,橋上娶新婦。新婦奶奶,嫁給田蟹。田蟹八隻腳,嫁給喜鵲,喜鵲飛半天,嫁給獨腳雄雞。雄雞不生蛋,嫁給小旦。小旦不做戲,嫁給皇帝。皇帝不管天下,嫁給白馬。白馬不揣(注:方言音闖,腳底向外踢)腳彈,嫁給黃岩。黃岩一點水,嫁給白溪。白溪白洋洋,石頭卵子好供娘。感謝在2022-07-2216:57:59~2022-07-2316:56:5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dengdeng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旋轉跳躍不停歇、傅詩邇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