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六道同墜(1 / 2)

大千世界,

魔洛端坐在蓮台之上,周圍無儘虛空之中,眾生坐於蓮台者,做喜樂安享之態。

彼佛土以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魔洛雙手合十,頌唱渡世經文,眼觀三世因果,耳聞眾生悲嚎,分化萬千,行走在整個大千世界,萬千念頭踏足虛無的天外天。

“無明不覺故有生死,生死大夢憑誰自覺?”

“自以為踏足大道,實則離道日遠,末法時代,天地悲哀,苦也。”

魔洛心中有大愛,最是見不得人受苦,更見不得罪惡,心中有一種慈悲不忍之念,如今見天外天世界留戀舊法時代,不由得悲歎。

那洪易遵從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教化世人,用道德大義擊破一切敵人,不僅要在肉體上殺死敵人,更要在道德上讓其身敗名裂,成為依仗大義橫行世界的聖人。

而那虛無一逢祖殺祖,逢神殺神,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斷情絕愛,更是徹底偏離大道,將自己演化成一個純粹的魔頭。

所謂的道德人倫在兩人見不到半分,隻見一個憑借拳頭殺人的口頭君子與一頭無情無義的野獸。

“我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一女子起身道,她麵容與虛無一相像,但是卻是女兒之態,正是昔日冠軍侯楊安,今日做楊荌。

“昔做王公之時,尊卑貴賤,上揮霍無度,下奉獻膏腴,儒家之道,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有如洪玄機、洪易之流,以奉獻、大義之語,損人肥己,取眾生之血肉、情感,或為名、或為權、或為利,懸眾生於虛偽矯飾言語之中,一旦觸及名利權,則痛下殺手。”

“儒家聖賢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有大儒起身,乃是當初大乾文臣李神機。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所以人性沒有不善良的,因為水沒有不向低處流的。”

“當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飛濺起來,也能使它高過額頭;加壓也能迫使它倒行,甚至能使它流上山崗。但是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不過是形勢迫使它如此的。諸多事物也可以迫使一個人做壞事,但是你能說惡是他的本性嗎?”

“洪易者,本心向善,但是行事乖戾,是善的本性被掩蓋了,其學於諸聖,吾等應幫助恢複其本性。”

李神機之言論,引得無數的鐘聲點頭稱讚。

“差矣,好惡、喜怒、哀樂方是天情,善惡則為人造,”另有大儒反對。“人之性,不能生而自善。”

在性情與仁義的關係上,李神機認為食色和仁義都是出於先天的人性,其中仁義是大體,食色是小體;仁義好比是熊掌,食色則是魚。

按時這位大儒則認為人性隻限於食色、喜怒、好惡、利欲等情緒欲望,不論“君子”“小人”都一樣。

“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性偽合,然後成聖人之名,一天下之功於是就也。”

“能行,能止,能為,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偽,不舍於性而求有為。”

“食色喜怒等皆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至於仁義,則是由後天所學、所行、所為而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