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浮動式發射平台!(1 / 2)

7月的渤海灣,相比較起東部的太平洋,或者是南海,平靜地宛如鏡湖。

夏日的渤海,平均浪高不過0.6米,隻有台風天才會出現超過6米的大浪。

不過,最近這一周卻是大晴天,淡藍色的海麵上,無有一點白雲,也近乎沒有一點點的風浪。

“這幾天,渤海灣都不會有什麼大的天氣變化。”

耿博一手拿著氣象中心發過來的預測報告,看過一番之後說道。

“台風呢?”張星揚追問道。

不到半個月之前,台風蘇迪羅擦著渤海灣的外圍路過,雖然中央氣旋沒有路過渤海,但是依然在海麵之上掀起了五米高的風浪!

重量噸的浮動式火箭發射平台,也在風雨之中搖擺,要不是有四個大型浮筒,當時張星揚當機立斷,下令向浮筒之中注入海水,讓發射平台有足夠的重量。

數萬噸重的火箭發射平台,傾斜度甚至可能達到15度!

雖然不會出現普通船舶遇到風浪時,隨時側翻的危險,但是大量的設備都有可能出現損壞!

數萬噸重的大型平台,在自然界的颶風麵前,幾乎不值一提。

這種人類工業的巔峰製作,麵對風力達到十五級的台風,也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

張星揚後世有一句經典名言,宇宙之中,能量決定一切!

這是大家進入宇宙時代之後的常識。

15級風力的台風,所釋放的能量堪比數十顆核彈的威力。

“最近二十天應該不會有來到渤海的台風了。”耿博看了看手上最新的衛星雲圖說道。

雲圖顯示,最近的兩個台風胚胎,都還在赤道左右,即使是發育起來,距離他們也還有很長的距離。

“我們的氣象大模型還是有些欠缺,不能夠預測這些台風發育的情況。”

在說完台風胚胎發育的情況之後,耿博有些感慨地說道。

如今超算的算力,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在了天氣預測之上,不過受限製於模型問題,準確度和預測時間都很成問題。

“不然我們的發射窗口期,就能夠寬裕不少。”

海上發射火箭,相比較於陸地發射,要考慮的問題更多。

發射平台邊上,運輸運載火箭的大型船舶,正在將火箭吊裝到發射平台上。

海上發射平台的載重有限,並不能夠發射超重型的運載火箭。

超重型火箭發射時恐怖的推力,能夠直接將發射平台給吹到海平麵之下!

以張星揚他們為載人登月計劃開發的超重型運載火箭威力,采用18台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推力達到恐怖的萬噸級彆!

不過這樣複雜龐大的火箭係統,研發起來難度可想而知。

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都還沒有研製成功,距離成功發射的距離還很遙遠。

“距離發射窗口期不過三天時間,一定要抓緊時間!”張星揚十分嚴肅地對在場的眾多管理人員說道。

海上發射和陸地發射區彆很大一點,就是海上發射錯過窗口期,想要推遲發射十分麻煩。

陸上發射,錯過了發射時間,還可以通過履帶式轉運車先送回廠房。

海上發射,如果錯過發射時間,想要通過火箭轉運船隻運回去基本不現實,而且相比較起陸地發射,也要麻煩很多!

渤海的風浪,拍打在浮動式發射平台四條粗大的柱子之上,散碎成一片片晶瑩的水花,陽光照射之下還能夠看到七彩色的光色。

渤海的水深,相比起南海或者是太平洋,非常淺,平均水深不過十幾米。

這裡屬於是沉降型盆地,在遠古時期還是陸地,直到新生代才開始大規模的降低,大範圍的沉降發生在兩萬多年前。

海底多數是泥沙,發射平台的四條粗壯支柱,直接插到泥沙之中,最低處深入到了凝灰岩之中,給數萬噸的發射平台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撐。

在發射的時候,還有數個沉箱會被灌滿海水,狠狠地用自身重力,拉住火箭發射平台。

數百噸重的運載火箭被吊裝到發射平台上的發射架之前,隨後緩緩地被液壓裝置給豎起。

這次發射的是一枚長三乙-改四k型火箭,高58.5米,起飛質量475.26噸。

長三乙火箭,在最近數年時間之中發展很迅速,一些不適合使用可回收火箭的場合,基本上都是使用長三乙火箭。

所以也就衍生出了眾多的長三乙改進型號。

改四-k型,專門為海上發射改進的火箭,增強了抗腐蝕能力,防止在高鹽度、高濕度的環境之下,火箭之中的高精度係統出現不可控的損傷。

一整天的忙碌之後,火箭已經豎立在了浮動式發射平台的塔架之上,好像是一個海上巨人一樣。

站在數十公裡之外的海岸之上,都能夠隱隱約約地看到它的身影。

“火箭豎直完成,隨時可以開始發射!”

東方的太陽,已經開始躍出海平麵,清晨的海麵之上,還存在著淡淡的霧氣,雖然太陽越來越高,霧氣也開始一點點的散去。

耿博站在發射平台之上,通過對講平台,向指揮船上的眾人播報火箭的準備情況。

在發射的時候,大多數的人都要離開海上發射平台,撤離到發射船之上。

因為火箭發射的時候,風險還是很大的,隨時都有發射失敗,火箭爆炸的可能。

數百噸重的火箭之中,大部分都是燃料,一旦在發射平台之上發生爆炸,數萬噸的發射平台也會被劇烈的衝擊波很撕碎。

但是發射平台上,還是需要有人堅守指揮,因為如今的電子控製技術和智能設備不夠發達,不能所有的情況都依靠電子設備來解決。

而耿博就是那個決定留下來的人。

用厚重鋼板加固過的防爆室,能夠抵禦百噸級彆的tnt衝擊波,但是到底能不能活下來,誰也不知道。

張星揚也隻能夠祝他好運。

“我們發射成功後見!”

耿博在說完這一句之後,就沒有表達任何和個人有關的話語,隻是平靜地訴說著火箭準備的情況。

發射指揮船上,血紅色的倒計時,一絲不苟的倒數著。

“倒計時,三十分鐘!”

張星揚透過指揮船的玻璃窗,看向數千米之外豎立在發射平台上的火箭。

銀白色的火箭外殼,背對著陽光,顯得無比高大。

這一枚火箭之上,搭載了兩顆小型的氣象衛星,用於測量海麵氣流情況,

除此之外,還有兩顆小型的商業衛星,分彆來源於高盧和南亞。

火箭研究院和高盧之間,在這兩年之中關係不錯,雙方在航天方麵展開了眾多的合作。

這顆衛星也是合作的一部分。

是高盧國內一家公司,用來做廣播衛視的衛星。

其實他們位於圭亞那的航天中心也能夠進行類似的商業發射活動,隻不過考慮到發射的成本問題,才同意使用火箭研究院的火箭進行發射。

“倒計時,十分鐘!”

發射船上的條件,相比較於地麵發射中心,當然要簡陋一些。

所以大家還是儘力檢查發射之前的內容,希望將問題全部發現在發射之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