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巡航的很大,起碼在西北太平洋這一片是吸睛無數。
兩艘軍艦剛剛進入對馬海峽,就吸引了這片區域數個國家的大部分注意力。
尤其是海峽兩邊的兩個國家。
更是像耗子見了貓一樣。
如臨大敵!
紛紛派出了自己的主力戰艦跟隨監視。
一時間,大洋一角,戰艦雲集。
數以千噸計算的鋼鐵,在藍色海麵上開辟出道道白色波濤。
不過,其實這種級彆的巡航也並不會引起什麼特彆大的糾紛。
畢竟背後的相關勢力,最近這段時間關係還算不錯。
“它將會改寫未來戰爭。”
張星揚興奮地撫摸著場地上的一架碩大的飛機的起落架說道。
“真的嗎?”
一旁的陪同參觀人員,倒是沒怎麼看出來這東西,到底能夠怎麼改變未來戰爭。
雖然它的造型看上去非常科幻。
擁有巨大的傾斜三角翼機翼。
後部是數個碩大的鋸齒,用來減少雷達反射麵積。
它的發動機係統也更加特殊。
因為作戰高度要遠遠高於原先的轟炸機、戰鬥機等等。
所以,它實際上有兩套不同的發動機係統。
用來在大氣層下部工作的航空發動機係統。
以及用來在上層大氣工作的火箭發動機係統。
主要也是因為高空之中氧氣稀薄,如果不使用火箭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的氧化劑問題,就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種種先進的技術,都應用在了這架剛剛調試完成的轟炸機上。
因此,這架轟炸機的技術先進程度非常高。
但是同樣的,也非常危險。
技術的先進,同樣帶來了不穩定的問題。
這麼多先進技術,堆疊出來的轟炸機,在穩定性方麵可以預見不會很高。
“這次試飛,我們僅僅需要嚴重飛行性能就可以了。”
張星揚在試飛員臨上飛機之前,又特彆交代了幾句。
這一次試飛的試飛員,和之前的戰鬥機不同。
因為這麼大的轟炸機,不是一個人能夠開起來的。
所以,這一次是一整個機組。
一共四個人。
相比較於目前國內主力的轟6,這個機組人員數量,已經算是很少了。
“無論試飛情況如何,我都希望能夠看到你們安全回來。”
張星揚十分冷靜說道:
“一旦遇到重大問題,直接跳傘逃生。”
“我們的逃生係統是最新研製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彈射,確保你們的安全!”
“轟炸機摔壞了,我們還可以再組裝,但是好的試飛員,一旦失去再培養就太困難了。”
這時候國內的情況,實際上已經和數年前張星揚和宋天行他們試飛殲十的時候,有了很大區彆。
近十年的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騰飛。
還有各種技術上的高速發展。
這些都導致,培養一批能夠進行轟炸機試飛的機組。
用等重的黃金來衡量他們,都算便宜了。
“報告總指揮,我們堅決完成試飛任務!”
試飛機組倒是很有信心,誌氣滿滿的說道。
“那我就祝你們凱旋歸來!”
說完之後,四個人直接向著在場所有敬禮之後,小跑進入了轟炸機之中。
這架亞軌道轟炸機的尺寸非常大,翼展接近80米。
是真正的龐然大物。
機組成員都需要通過機腹下方的伸縮梯進入機身之中。
“伱覺得這一次試飛的成功率大不大?”
被特邀過來參觀的老首長,在機組成員登上轟炸機之後,小聲地問張星揚。
“內部設備他們可能還不是特彆熟悉,不過問題不大。”
張星揚看著緩緩滑行的轟炸機,皺著眉頭:
“有什麼問題,其實機上的智能管理係統也能夠進行一些簡單地處理。
實在處理不過來的,會發送到設備台,讓機組成員處理。”
老首長聽完之後,安心了不少,點了點頭沒多說什麼。
這架亞軌道轟炸機的重量很大,最大起飛重量210頓。
正常載彈量是20噸。
采用的是內部彈倉,可以有多種不同布局。
分彆適用於不同尺寸的導彈。
因為亞軌道轟炸機的使用戰略,將會是在高空隱身突進敵人縱深領土對戰略要地執行轟炸任務。
所以它所能夠攜帶的,基本上都會是遠程導彈。
6台推力強大的航空發動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噴出深藍色的火焰。
推動著重量極大的機身在跑道上滑行。
第一次試飛,並沒有裝載導彈。
所以起飛重量有所下降。
不過就算是這樣也是滑行了1300多米,才從跑道上緩緩起飛。
灰黑色隱身塗裝的轟炸機,好似一隻碩大的鵬鳥。
從機場跑道起飛之後,直插雲霄。
在盤旋了數圈,發現轟炸機本身似乎沒有太明顯的問題之後。
開始了第一項測試,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測試。
那就是飛行高度測試。
號稱是亞軌道轟炸機。
當然最起碼要能夠飛到亞軌道高度。
否則直接叫大氣層轟炸機得了。
而亞軌道高度,少說也在80公裡之上,甚至120公裡之上。
當然,第一次試飛大家並沒有製定這麼高的標準。
飛過80公裡高度,到達中間層的頂端就可以了。
“你覺得咱們這一次,能夠順利飛到80公裡高度嗎?”
老首長以一種相當沉靜的語氣問道。
他的問題,也是在場大家的心聲。
這個數值實在是有些駭人。
在這之前,噴氣式戰鬥機的高度極限,是由米格-25創造的米。
也就是36公裡多一點。
這並不是戰機的發動機不能再飛。
實在是高空之中的氧氣太過於稀薄。
發動機的推力下降非常厲害。
畢竟不論是渦槳、渦噴、渦扇發動機,都是通過壓縮機壓縮空氣來充當氧化劑。
氧氣稀薄,就沒有氧化劑。
沒有氧化劑,就沒有推力。
沒有推力,就不能繼續升高。
所以這個高度,已經幾乎是噴氣式飛機的極限。
“能不能到達8萬米的高度,還是要看我們設計的飛行切換係統,能不能發揮作用。”
張星揚看著隻剩下雲跡的天空說道。
看了一眼旁邊的數據,轟炸機的高度幾乎呈現出直線攀升的勢頭。
現已到達米的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