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臨之城的傳奇,大名鼎鼎的吳畏!(1 / 2)

臨縣的縣衙的格局,是和彆處相同的。

正大門牌匾高懸,左右兩側立著兩個大鼓,右邊那個叫“堂鼓”,是衙門自用的廣播係統。

早晨晚上捶它,那是通知縣政府工作人員該上下班打卡了。

有公審案子的時候捶它,那是告訴閒出屁來的刁民過來看熱鬨了。

這叫做升堂鼓。

審案結束時捶它,那就是諸位從小到大麵對喜歡的異性而練得非常擅長的樂器——打退堂鼓。

有時候老百姓要報官告狀,可縣令可能在後堂跟各位領導討論工作,又可能在跟縣長夫人彙報工作,這個時候,民眾便可以自行擊鼓。

但此中的含義,並不是“青天大老爺我冤枉啊”,而是“狗官快來出上這個逼班”。

至於說,有沒有電視劇中那種用來鳴冤的登聞鼓……這世界是有的!

就在堂鼓的另一側!

號稱“一響鼓時,合縣震動”、“二響鼓時,州郡聞之”、“三響鼓時,上達天聽”,是為登聞。

但凡鼓聲響起,本縣必將記檔上報,州郡也會派專門官員下來核實,而且所有審理和處置情況都要彙總上報中樞,由朝廷親自審核查閱,在此過程中,凡有阻攔、敷衍、弄虛、作假和威嚇者,一律重罪論處。

圍繞著登聞鼓所設立的法律機製極為完善,執行起來也效果不錯,從客觀上確保了社會正義的伸張和上級對下級司法機關的督查……

但其中有一個小小的細節問題。

——登聞鼓的鼓槌重四百八十斤。

這就誕生了本朝的一個著名冷笑話……朝廷下令各州府郡縣削減登聞鼓槌的重量,會被武林士人們視為德政。

出身百花穀的李某就是這個笑話的實際發明者。

但正如科目三的發明者當初也想不到這玩意兒能火到國外,他也想不到這冷笑話能傳播開來,甚至外銷到國外,被北寧蠻子拿來嘲諷南朝體製。

不過他對此倒是毫不擔心。

——因為他遞出去的刀子實在是太多辣!

此刻,百花穀李某從衙前廣場處走來,目光在登聞鼓上一掃而過,落在西側院牆旁的亭上,亭上掛著“旌善申明”的匾額,亭中有鐵石鑄造的碑板,一分為二,刷著紅黑兩色漆,分彆貼著一些文字。

紅色部分的最新文字是“百花穀李白龍公子惠賜紋銀四十兩,五月官戲添增四本三折”。

下一行是“隆盛和武館十二位高徒四月廿五日救耕牛於北桑鄉壕壑,活一戶生計,善莫大焉”。

再後麵是“鐵線門響應縣尊號召,協助南桑鄉農戶采桑收繭”。

這便是旌善了。

後麵還有個長的,是三月的大熱搜。

乃是“朱家莊朱五郎之母野外遇蛇,朱五郎負母狂奔二十餘裡至縣,手足酸軟,兀自爬行,乞求路人相救。靈禦派憐其孝,解毒相救,縣尊感其孝,賜銀賜藥,遣車送還。縣令曰,聖天子以孝治天下,黎民以孝事師親”。

這就不是旌善了,是縣令要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政績。

黑色部分也貼著文字,對應“申明”,基本就是藍底微博,乃是對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報。

內容基本都是“叼毛因作奸犯科,被鐵拳狠狠地懲罰,你們也要老實老實滴,不然也死啦死啦滴”諸如此類的玩意兒。

東邊院牆旁也有個亭子,亭子上寫著“敬聖演武”四字。

這亭中的內容乃是武者專享版塊,貼著武林大事、武者優待政策調整、各府軍衛監征兵通知、縣衙外包任務招募和本縣武者晉升公告等消息。

有三個身穿貼身短打的少年站在亭前,勾肩搭背,抻著脖子,正吃力辨認著告示上的文字,想象和向往著那個他們從未涉足過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