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臨之城的傳奇,大名鼎鼎的吳畏!(2 / 2)

李白龍收回目光,走入縣衙大門。

臨縣縣衙五進,占地廣闊方正,四平八穩,走入大門就是第一進,大路兩側有四處院落建築,分彆是招待所、機關食堂、監獄和三班衙役值班室。

沿著大路直走,便是儀門,儀門平時不開,來往人員通常走旁邊的角門,儀門之後的二進,就是縣政府的辦公區域,道路兩側分布著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儘頭則是衙門的斷案正堂。

即電視劇裡發生“民婦天生神力啊”、“大人你還說你不會武功”的地方。

到了二進之後,人便多了起來,戶房、禮房和工房前都有人排隊辦事,有布衣也有富戶,時不時有皂隸出來叫號,現場其實非常熱鬨。

剛一進門,便遇到一名身穿半舊綢衫、發須皆白的武者昂首走來,一個少年跟在他身後,挑著兩個鎖住的大箱,沉穩地小跑。

李白龍見到他,拱手道:“吳世伯,晚輩有禮。”

那老人見了李白龍,臉上浮現和煦笑容,搶上兩步回禮:“見過武魁。”

這位老者已是七十二歲,乃是臨之城的傳奇,大名鼎鼎的吳畏。

——順便一提,這名字的賽博度不比孫〇克高2077倍。

他的人生可謂是“大齊夢”的典型代表。

父母農家出身,他幼時被當地武師發掘收徒,二十一歲過府試、成為秀才,他的蒙師收了一大筆轉會費,把他交易到了州郡上的某個一甲門派。

二十四歲時便通過解試,做了武舉人。

次年進京趕考,不第。

之後的六年,被門派重點栽培、傾斜資源——即送他去邊軍參加武訓,作為銳士上陣迎敵、於生死間積累臨戰經驗。

又花費重金,請三甲宗門的名師對他進行一對一輔導。

又讓他遊曆江湖、閱覽世情、結識同道。

見他從小打的基礎稍有欠缺,還從教培門派買了兩次易經伐髓套餐,給他優化武骨、補全根基。

之後,吳畏又進京考了兩次,皆不第。

三十歲出頭時,便被門派優化、清退出武舉序列。

後轉入宗門中層管理崗,參與門派產業事務——主要任務是挾槍帶刀,與“友派朋宗”們進行商戰。

借此機會與三教九流打了很多交道,遍觀世情。

三十五歲時立下大功,給友宗帶去了重大損失,所以被掌門重賞。

掌門的意思是由門派出錢出麵運作,以吳畏武舉人的身份,去謀一任州中的巡檢,雖是卑職,畢竟官身,已足夠後半生安身立命。

他想了一夜,拒絕了,懇求離宗,拿一筆遣散費,帶著家小回臨縣,買了一塊地,蓋了一間小小的武館,建立了一個微小型門派。

誰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隻知道他篳路藍縷,起於微末,從搶衙門的外包任務,到培養武童拿朝廷的門派補貼,乃至收購產業田鋪,參與本地事務,漸漸將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門派做了起來。

並在五十三歲的時候,用這些年經營積攢的積蓄,從老門派那邊買來一門心法和一門身法的傳功版權,與他自創的拳法和棍法一起,湊齊了“獨立武道傳承產權”這一最關鍵的硬性條件,使他的門派從三丙成功晉升一乙。

門派評級從丙到乙,便如武者煉精化氣、修出內勁一樣,是魚躍龍門、登堂入室的標誌,意味著功名利祿,源源而來。

他隻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光。

在尋常縣城裡,乙級已是地方支柱門派,深度參與地方事務,乃是當地武林的參天之木,吳畏從一介農夫之子打拚到一縣武林名宿,自然是當之無愧的臨之城傳奇……而且是活的那種。

可惜造化弄人,吳畏在臨縣大名鼎鼎沒幾年,一個叫楊瑛的小女俠就跑到臨縣北邊開始畫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