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畢竟是蒙古人的強項,大清想要一麵倒穩贏是不可能的。以往的比試,在蒙古有意放水的情況下,雙方基本打成平手。這次有烏晶晶一群人加入,不管男子這邊還是女眷,大清頭一回憑借自己的真實實力略勝一籌。
玄燁高興不已,同時也更加注重對滿族男女的武藝培養。
鄭親王與鼇拜年紀大,戰鬥經驗豐富,玄燁乾脆就把訓練士兵的事情交給他們倆。其實也不用兩人親力親為,隻讓他們作為總統領監督而已。
鄭親王陰陽怪氣無人能及,鼇拜出了名的嚴格,有他倆在,絕對能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
自打大清入關,隨著南明的覆滅,貴族子弟開始呈現懶散的現象。如今才剛剛開始看不出什麼,假以時日,玄燁很擔心他們奢靡成風、一個個全部變成紈絝子弟。
幸好有鼇拜,玄燁直接規定,凡官員子弟滿十三必須入伍參加訓練,以三年為期限,三年後可選擇是否繼續訓練亦或者歸家。繼續的則是往武將方麵培訓,不想繼續選擇回家的,後續就有他們各家的長輩負責。倘若也想入朝為官,就要跟其他人一樣參加考核。
除了官員子弟,平民之間也有要求。大清明文規定,隻要是在旗的每年都會有補貼,這一製度本來是為了凝聚民心,如今天下太平就成了某些不事生產、懶惰之人的借口。
反正有人養,躺平多好,何必奮鬥呢。
如今,玄燁直接打破了他們這一幻想。隻要你還想領取補助銀子,就必須出人入伍。他要的也不多,每戶人家隻要有一個在軍營訓練的,這家就可以繼續領取補助銀子。若是一個人都不想出,嗬嗬,那就不好意思了,想要生活、想要銀子自己動手去吧。
這一政策出來,除了好吃懶做之人,其他百姓無不拍手叫好。
入伍好啊,入伍國家不但會教導孩子武藝,還會教識字。不用自家出一分錢就能學到本事,若表現好說不得還能當官,在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政策出來那一年,八旗子弟都瘋了,紛紛來報名,到最後玄燁不得不下旨隻招收十三至十八歲的未婚少年。其他人這才帶著遺憾離開。
玄燁繼承了順治帝的遺誌,勵誌促成滿漢一家。八旗子弟有這麼個可以當官的途徑,漢人那也不可能沒有。
隻跟八旗強製要求不一樣,漢人這邊純屬自願。願意入伍服兵役的國家會給一定的補貼,不願意的也不強求。兵役時間一到,滿漢都一樣可以選擇回家或者繼續深造。
相比起八旗的人滿為患,漢人這邊報名的就略顯稀少。因為在他們心中,當兵就意味著死亡,若不是實在活不下去,沒人願意去當兵。他們有手有腳可以種地為生,雖然苦了點,但生在安全。
說少,是以漢人基礎作比較,實際上漢人中報名的也不少。甚至因為漢人基數大,報名人數比滿人還要多一倍不止。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裡窮活不下去的,再有就是頭腦聰明想要借此改換門庭的。
反正這幾年大清歌舞升平,沒有戰爭,混個三五年學成歸來,什麼都解決了。
學武風氣如火如荼,烏晶晶看著眼熱,她與四公主幾人一商量,自己出銀子也辦了個‘女子武校’。
大家都長大了,總不能跟小時候一樣每天隻知道玩耍。若要她們跟京中貴婦一樣,今兒她家喝茶明兒你家賞花,她們也不願意。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還不如找點事情做。
烏晶晶辦的‘武校’旨在能讓女子強身健體。
跟男子相比,女子人生中還有個大坎兒就是結婚生子,不少女子就卡在了這一關。
當時烏晶晶就在想有什麼方法能讓女子身體強壯,順利度過這一關。
醫術她不懂,培養接生婆不太現實,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讓大家都習武來強身健體。
習武可以強身,萬一遇到危險還可以保護自己。
老師就是她跟四公主等人。
當然,她也不是隻教導對方武藝,除此,她還花費重金請了不少有一技之長的手藝人。
刺繡、廚藝、規矩禮儀、讀書識字都在她們教導的範疇內。
女子學校前所未有,剛開始幾人也不敢做大,隻在京城招收八旗女子。不是她歧視漢人,而是漢人女子規矩嚴格,她做的這些事情在很多人看來是離經叛道的,就算她想,也未必有人願意讓自家姑娘來。
當然,若是有人願意來學,她也是不會拒絕的。
因是頭一次辦學,為了打出名氣,她不但不收錢,若有人來學習頭兩年管吃住,從第三年開始如果還願意學習的話,每個月還會給半兩銀子做月錢。
有了事情做,時間似乎過得特彆快,轉眼就到了康熙十年。
大清入關之初,南明政權尚在,八旗兵力嚴重不足,因此大清換地決定將漢人降將有功者分封管理這些地方。
其中,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州;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鎮守福建。此三方勢力被稱為‘三藩’。
除此之外,異性藩王還有兩人,孔延訓與孫可望。
孔延訓,定南王孔有德之子,孔有德被李定國殺害後,繼承其父職位鎮守桂林。
孫可望,原是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軍大西政權主要將領、南明永曆時期權臣,張獻忠過世後降清,被封為義王。
雖都是降將,吳三桂等人看不上孫可望,認為他‘賣主求榮’。
順治末年孫可望與其子過世,餘下第三子孫征灝。孫征灝能不足,其勢力在幾年間被吳、尚等人瓜分。
而孔延訓因被濟度所救,對朝廷十分忠心,回桂林之後一直按照朝廷的律法兢兢業業發展,不與吳尚等人同流合汙,同樣被他們排斥在外。
為何用‘同流合汙’這個詞?
藩王在所鎮守的省份權力甚大,遠超過當地地方官員,並可掌控當地軍隊、稅賦等。
與孔延訓不同,吳尚耿三人每年都會以雲貴等地收成不好為由,不但拒絕繳納賦稅,還跟朝廷要錢。並且他們還私養精兵,手中所握兵權遠遠超過其職位。
玄燁幾次訓斥、責問,三人都裝聾作啞。
他們似乎篤定了大清皇帝不敢興兵討伐,越發肆無忌憚。
剛開始,玄燁也確實沒時間和精力與三藩做爭鬥,隻能由著他們興風作浪。
或許正是這一態度讓他們肆意張狂,三人在封地橫征暴斂,弄得百姓怨聲載道。這還不止,除了和順之外,建寧與溫良公主仗著吳、耿二王的勢力,在京城也是無法無天。
她們不但對著宗親命婦頤指氣使,甚至還妄圖插手烏晶晶幾人的產業。
因為她們發現,不過短短幾年,原本她們嗤之以鼻的,烏晶晶她們越做越紅火,越做越壯大。她們也不是沒想過學習烏晶晶開辦學校,隻是也奇怪,明明她們開出的條件比烏晶晶好,去她們那兒的人少之又少。
也不能說少吧,就是跟她們預期的不一樣。去她們那學習的大都是貧苦農家想要占便宜的漢女,八旗出身的女子特彆是官宦人家的子女還是更願意去烏晶晶那邊。
建寧與溫良跟烏晶晶不同,她們本就看不起漢人,對那些前來學習的漢人女子更是沒有好臉色。她們想要的一直都是籠絡住八旗女子,特彆是官宦人家的格格們。
有著‘恩師’這個名頭,等將來這些女子嫁人後那就是自家的助力。
這兩位與那三家在封地的作為全部被玄燁與太皇太後看在眼裡。
一直到康熙十年,玄燁覺得時間差不多了。便對太皇太後道:“皇祖母,吳三桂等人辜負朕與汗阿瑪的信任,弄的封地民不聊生,孫兒想要撤藩。”
若是之前太皇太後必定是要反對的,撤藩一事牽扯甚廣,一不小心就會給皇家留下‘刻薄寡恩’的名頭。如今不同。
她沉默片刻就答應了。“皇上想做就做吧,若兵力不夠,就讓班第回蒙古。”
權利是個好東西,太皇太後不用想也能猜到撤藩不會那麼順利,吳三桂天生反骨他必定會反抗。尚可喜與耿精忠一向是與吳家共進退,假如吳三桂反,其他兩家必定會跟隨。到時候必定要兵戎相見。
比起漢人,八旗在人數上並不占優勢,如果真的打仗,弄不好好要蒙古出兵相助。班第是蒙古人,這件事他出麵最好。
她想了一下又道:“孔家那邊你也派人說一聲,孔延訓跟吳三桂不一樣,四貞那丫頭跟著晶晶也做了不少好事兒。到時候你還得給大家立個榜樣,讓世人知道這一行為並不是針對漢人,也不是皇家不知感恩,是他吳家做錯在先,咱們是正義之師。”
假如真的要把吳三桂等人撤掉,未免人心惶惶,那些漢臣降將心裡有其他想法,就必須把孔家給推出來。有孔家在,才能讓他們利於輿論的不敗之地。
玄燁點頭,他又問道:“那吳應熊他們那邊……”三家可還有兒子在京城的,假如真的打起來,吳應熊勢必要被扣留,還有溫良跟建寧二人,這倆簡直是皇室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