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之中的內侍來源很複雜,有罪官之後、彆族戰俘、前朝遺留。
再加上設立了十二監、四司、八局這二十四個衙門,人數眾多。
祁元詢與太子商議好,便開始在宮中進行了一輪遴選。
天子和太子的處事風格在相似的同時,也是有區彆的。
除了血脈相連的子嗣,天子對其他人的信任程度並不能算高。
鑒於曆朝曆代的後妃、宦官、外戚乾政,天子製定了嚴格的律法,其中有一條,就是婦寺不得乾政。
“婦”乃後宮,“寺”便是寺人,也就是宦官,對這些身體殘缺的內侍,天子一直是抱有警惕的。
後宮也就罷了,畢竟是天子的女人,他自己不會為其所累,後宮的宮妃們說話還是很講藝術的,輕易不會惹人厭煩。
但是宦官們,天子就隻有警惕,沒有信任了。
宮門口現在還立著天子的鐵牌:內臣不得乾預政事,預者斬!
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便是天子身邊有一老太監,伺候天子多年,有一回在天子批奏章的時候,插了嘴。
祁元詢估摸著,這人也隻是想說點好話,讓天子知道,他是個忠心的,念著天子的。
這人也沒說什麼政務,隻是賣乖的時候不小心提到了朝臣所奏不當,累天子煩憂,就直接被斥還鄉,自己吃自己了。
然而呢,太子成長的過程中,雖然對宦官沒多麼親近,但畢竟自幼身邊便有宦官伺候,在藩邸的時候,王府太監裡又頗有幾個有能為的,是以太子對宦官們就寬容許多。
要祁元詢來說,大量宦官、宮女充斥宮廷,為皇家做活,確實是不人道的。
但是宮內現有的這些宦官,純粹用惡意貶低的眼光看待他們,也是不可行的。
宦官也是人生父母養的,憑什麼去勢了之後,就一定要用惡意的眼光看待他們呢?
曆史上有宦官為惡,但也有宦官為善,人是有多麵性的,不能一概而論。
管理得好,宦官能發揮才能,怕是比一部分的文臣都要用得放心。
皇爺爺的政令是一回事,但是後世子孫把不把這些當一回事,就是另一回事了。
陽奉陰違也算是他們這些皇家人天賦目標了吧!
親爹首肯,一天之後,祁元詢在太子排給他的一處偏殿裡,見到了待命的宦官們。
能稱為宦官,這些人便不是名不見經傳的內侍,而是多少有官職在身上的。
這些人裡,有祁元詢記憶裡的從前王府裡的老麵孔,也有宮中重新分派到東宮伺候的新人。
年紀小的也就罷了,倒真有幾分男女莫辨的味道,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成年許久了,生得一副健壯好身材,人高馬大的。
需要解釋的是,太監們的身材,和後世影視劇裡、中的描寫大有不同。
若是不讓這些太監彎腰低首、卑躬屈膝,挺直了身板,大部分人都比尋常男性更高更壯。
農村有“育肥”之法,便是將動物閹割,閹割之後的動物,都比正常的雄性動物要肥壯。
影視劇中那些說話拿腔拿調,娘裡娘氣的太監,實在多為謬誤。
能入宮在貴人們麵前伺候的,也不要求生副頂好的相貌,周正一點的模樣總是要的。
祁元詢看著,這些太監一溜兒排開,陪著統一的太監服,看著倒頗有氣勢。
他滿意地點點頭。
要的就是這股氣!
天子不許太監乾政,自然這些人也不允許識字——若是出身戰俘之流,保不齊在入宮前學過字了,但天子威壓如此,明麵上,宮中是沒有識字的太監的——文學方麵的考察是沒辦法了,但是武力值誰高誰低,還是可以測一測的。
經過嚴格的考察,最後雀屏中選的卻是從前趙王府的老熟人。
此人名馬康平,乃是戰俘入宮,原名不知,入宮後,根據其原名,取了其中“健康平安”的意思,命名為康平。
太子從前還在做趙王的時候,頗為看重他,祁元詢沒入京受封世子前,便常有與其會麵。
之後他入京學習,每次藩王入京,趙王帶到京城來伺候的內侍,除了另外二人,便是馬康平,幾人都是熟麵孔。
看到被選中的馬康平,祁元詢知曉,太子對他的建議還是很看重的。
他通過了,太子通過了,現在就得看天子的意思了。
天子雖然病了,令太子署理政務,但這麼重要的事還敢繞過天子做決定,那就不是傻,而是壞了。
就算是名分已定的太子、太孫,也不能輕易捋天子虎須。
或者說,正因為是儲君,是天子之下掌握最大權力的人,才要更加謹小慎微,不能在這種細節上犯錯。
*
作為遣使計劃的提出者,天子隔輩親的太孫,祁元詢當仁不讓的承擔了向天子征得許可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