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李旦請送世子入周的國書的,還有請立世子的表箋。
朝鮮國原本是有世子的。
不論是第一個想起拿這一點做文章的祁元詢,還是詰問特使明擺著不想讓朝鮮輕鬆過關的大周君臣,都沒想到,李旦竟然這麼快就來了這一出。
李成桂並不是想要請求大周冊封其已立下的幼子為世子,而是請大周為他們確立下一位儲君來。
他給出的人選有三個。
一位就是現有的王世子,他與愛妻顯妃康氏所生的幼子李芳碩——其在表箋內解釋,考慮到康氏初封即為王妃,與元配韓氏早亡,後被追封為王妃不同,他才想立康氏之子為儲,隻是康氏長子行為狂悖,適合為臣而非為君,才立了幼子的——剩下兩人,便是他元配所生的嫡長子(原本排序居長的嫡長子在他登基前已壯夭,是以順延)李芳果和第五子李芳遠。
李芳果占了排行居長的便宜,李芳遠則是諸子之□□勳最為卓著,諸兄自芳果以下鹹有推讓,也是儲君的有力候選。
李成桂這樣的表現,似乎是破罐子破摔。
不是說俺自己立的世子不符合禮法嗎?那就讓大周天子你來幫我們選一個吧!
選世子不是問題,但是這位世子是要入大周的——一半是為了讀書,另一半嘛,也有送來當質子,接受大周教化之目的——結合朝鮮國內的混亂局勢,這個選擇就一下子成了難題了。
若直接將現有的世子李芳碩立為世子,李成桂將世子送來,其實就是讓愛子托庇於大周的保護之下。
沒有了世子這麼一位顯眼的目標,靖安大君李芳遠再怎麼功勳卓著,也隻能和他爹慢慢打擂台——若是再逼宮,就不能打著清君側的名頭了,李成桂那個老頭一旦有個好歹,那麼李芳遠就是犯下了違背人性的惡行,人神共誅之。
李芳碩若在大周,到時候,還得大周天兵出鎮朝鮮,親自幫屬國平定這場令人憤怒的內亂。
立了另外兩位為王世子,又有不同了。
李芳果基本上就是湊數的,當有的世子人選,在眾望所歸之下,也隻能是李芳遠。
可是李芳遠能夠與其父相爭,依靠的就是朝鮮國內他深耕的勢力。
等到他遠離本國,屆時國內的支持者一定會一一被其父拔除。
沒有了支持他的勢力,那他這個世子的位置,絕對是坐不穩的。
大周確立的世子,名義上確實是最為正統,最有保障的。
可是保障了他的地位,也保障了他成功歸國,還能一直替他收拾首尾嗎?
李芳遠若真的成了世子又入了大周,那麼等到他歸國之時,能否在登上王位之前保全自己,還未可知呢。
所以這個選擇不好做。
原本大周是給朝鮮出難題的,現在人家把難題丟了過來,大周自己就坐蠟了。
其實也可以不允其請的。
但是且先不說隻答應對自己有益處的事而將燙手山芋丟掉的樣子有多不利於大周這個宗主國的形象,隻說推拒之後,再來上這麼幾回,就是想敲打朝鮮,也得另尋名目了。
而且朝鮮作為侍奉大周最恭敬的藩屬國,謀求冊封已久,乾聖帝都已經準備冊封其朝鮮國王的名號了,隻是因為世子的人選不符合大周要強調的嫡長繼承製,才讓其申辯。
如今人家都將選擇權交給大周了,不儘快決斷,采取拖字訣,也不好收場。
天子召來為他參謀政事的閣臣們,又喚來了皇太子。
這件事本來不會橫生枝節,都是因為祁元詢這個皇太子見到光幕異象後,想要更大程度地乾涉朝鮮,與李芳遠不謀而合,才會造成現在的境況。
吃到了一擊社會毒打的祁元詢心情沉重。
還是之前沒係統地學習史籍、政事,周圍沒有一幫臣僚輔佐他,導致想出的法子也是想當然的——哪像現在,東宮官的設立,讓他在做決定之前,總有了商量的對象,方式也更和緩,堪稱潤物細無聲。隻要不被臣僚們左右到連自己的初衷都忘了,那麼他總能得到更適宜這個時代的方式,畢竟群體的力量總是強大的。
朝鮮又不是木頭,哪能他想讓這個國家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就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看李成桂的這個應對,李芳遠和他應該還處於兩虎相爭的階段,李芳遠想要借大周的支持破局,李成桂也不遑多讓,馬上另辟蹊徑了。
“太子,你說說,朝鮮請立儲君,我們是該立長、立賢還是立如今的世子呢?”
“回父皇,兒子以為,‘承繼之道,鹹以塚嫡為尊;無私之懷,必推功業為首’,朝鮮國李芳遠,昆弟樂推、靈祗在望,可為朝鮮世子。”
這就是定下總基調了。
乾聖帝雖然很欣賞李芳遠,但是皇太子這樣乾脆利落地定下李芳遠,還是讓他有些不虞。
若是經過深思熟慮也就罷了,若隻是情感驅使,那麼太子還需要多加磨礪,就算他平時的表現再靠譜,也不能輕易托付基業。
祁元詢對朝鮮自然是抱有防備態度的,就算他們願意喊大周爸爸,也得防著。
誰強認誰做爸爸,這也是這個國家的傳統藝能了。
“李芳遠確實精明強乾,隻是一旦他入大周……”
乾聖帝言有未儘之意,又用眼一掃閣臣們,最伶俐的解縉當即便站出來解釋道:“李王遣世子入大周,步步都是為其幼子打算。若國朝冊封其第五子為世子,世子再回朝鮮,便不似來時那麼容易了。”
那就不是大周願不願意放人的問題,而是朝鮮願不願意讓他回去的問題了。
至於乾涉了世子冊立卻不讓人把世子送來這個問題,沒人考慮過。
大周丟不起這個臉。
祁元詢要是沒臉沒皮地這麼乾,他這位皇太子身上的光環一定會被削弱。
“父皇,朝鮮送世子來大周沐浴王化,也沒說一定要在京師吧?”
“怎麼,那你還想將他送到什麼地方去?”
邊上的閣臣們也不是很讚同。
在他們看來,哪有什麼地方比京城的文風更為鼎盛,更能體現大周天&朝上國的優越性?
“反正李旦的心也不誠,既然如此,那倒不如給他添添堵。”
“這……殿下,三思啊!”
要不是身份沒祁元詢尊貴,邊上的閣臣們老早就發揮朝堂文武官員的傳統技藝,噴他個狗血淋頭了。
添堵?這話也說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