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聖)元年,太宗初立,安南遣使朝貢。
使者進其陪臣耆老奏章,謂前國王陳氏嗣絕,眾人誠心推陳王外孫胡奃權理國事,以主陳氏宗廟。
上頗疑之,使人往安南,其國宗廟東、西二分,一為胡氏,一為陳氏,果有奉祀。又詢之於眾,其國陪臣耆老所言亦同。
上以為實,(乾聖)二年,遣禮部郎中夏善等齎詔往安南,封之為安南國王。
道行未半,有自稱安南陳朝遺臣者,號泣於館,乃知彼輩篡逆。”————《履園叢話·舊聞》
乾聖二年,京中無事,端午佳節後,天子使人齎詔往朝鮮、安南等處冊封國王。
按常理說,這不過是一次尋常的冊封。
最多隻是讓每年殷勤地往京中朝貢的屬國使臣更多了一份合法獻殷勤的底氣而已。
每年冬至、正旦、天子聖壽,屬國都會遣使朝貢。
若像朝鮮一般殷勤,那麼在此之外,太上皇聖壽或太後千秋,皇後千秋、太子千秋、冊立儲君、舉行大典等時節,也是他們遣使來朝的時間。
能對這樣絡繹不絕的使臣朝貢一直甘之如飴的,也就是乾聖帝了。
反正祁元詢是不耐煩的,冬至、正旦這樣的大日子本來就忙,這也沒得說。
但是生日了,應付朝臣還不夠,還得應付外國使臣,是嫌自己的煩惱絲太多?
就算按照他們家的家傳基因以及這個時代的傳統發型來看,他都不用擔心自己會有英年早禿的危機,但是,上趕著給自己找事做,他也是服了親爹了。
誰也沒想到,意外會發生得那麼突然。
光幕顯出上麵那一段史書記載的時候,乾聖帝已經親身體驗了一回大周版的“申包胥哭秦庭”了。
作為親身經曆者,祁元詢不是很想回憶這件事。
那日正是中午,他結束了上午的課業,去給母後請安,順帶再看看自己愈發長得虎頭虎腦的兒子。
這個時代大家是算的虛歲,兼之小孩子的年齡又有各種算法,眼瞅著兒子去年才抓完周,過完年便長了一歲,下個月過完生日又要長一歲,祁元詢也隻能趁著孩子還小的時候多來看看他。
這樣一算,八歲就得讀書上學的兒子,真實的讀書年齡是幾歲,還真要好好思量一下。
坤寧宮中母慈子孝孫可愛,就是因為學業安排同樣挑著這個點來的漢王,也沒能影響祁元詢沉浸在溫暖的家庭氛圍中的心。
然後,武英殿來人打破了這個氛圍。
皇帝在武英殿中勃然大怒,奏折都被摔得滿殿亂飛。
午膳送過去也不吃,隻坐在那裡生氣。
若隻是政事,任是誰也不敢驚動後宮中的皇後的。
就算帝後夫妻一體,二人同心,也架不住竟然有人主動通報政事給皇後這樣的事發生啊!
這樣的事沾到了一點邊,等待來通報的內侍的,便不是什麼好結果。
就算天子本人不在意皇後了解這些事——反正祁元詢是不相信天子晚間和皇後一道休息的時候,隻會聊些家長裡短的——也難保他不會多想。
明知婦寺不得乾政的規矩,就算皇後位尊,也一向奉守祖訓,到底是誰給你的膽子,擅自通報皇後,離間帝後感情?
話不用說明白,宮中的人都是知曉輕重的。
可是天子不用膳,這就是要傷及龍體了,偏生又可以巧妙地將之與政務分開來,於是乎,坤寧宮中的皇後便收到了這樣的通報。
然而皇後思量了一番,很快就命人在小廚房做了午膳出來——都是皇帝愛吃的口味——又命皇太子送去給天子。
一向愛與兄長爭鋒的漢王難得沒有搶著表現。
畢竟親爹發火,真的是挺可怕的。
祁元詢去的時候,殿內仍是一片狼藉,可是天子的情緒卻已經神奇般地穩定下來了。
祁元詢送了飯來,不用多說,天子就吃了起來,還用得很香。
隻不過這樣的場景配上滿殿狼藉顯得有些違和罷了。
吃完了飯,上一秒還說著“還是你母後最知曉朕的口味”,下一秒轉頭就問“安南陳氏遺老還在會同館內哭他的王上呢,再這麼下去,難不成朕要天天對著一團亂的武英殿用膳麼”,祁元詢差點沒跟上乾聖帝的思路。
“父皇,那胡氏自稱陳主之外孫,太廟不能作偽,想來也是真的。隻不過,既然有外戚這重身份,那就更方便尹霍之事重演了。”
“你說的對。可是這些人何等猖狂!竟將朕視作什麼都可以欺瞞過去的愚鈍之人了嘛!亂臣賊子,個個該殺!”
祁元詢不應聲。
天子嘴巴上這麼說,但隻是一時被這個消息刺激到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