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第六十三章 發現(1 / 2)

乾聖七年的二月,天子正式發詔,詔告天下他要親征胡虜,細數了對方不從王化的種種貳行,又羅列了大周必勝、東胡必敗的五點原因,氣勢上就足足的。

周人號稱發兵五十萬來攻,東胡王庭也糾集了東胡諸部的力量嚴陣以待。

光幕的劇透在這一點上實在是太讓人措手不及了。

如果說原本的光幕時間線上,東胡人要麵對的是一個大周勳貴所率領的十萬大軍——基本意思可以看成大周皇帝要給他們一個教訓,東胡被打服了認輸大家還有可能好好說話——現在麵對大周皇帝的親征大軍,那事情就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了。

大周這是要用東胡開刀啊!

上一個被大周用來懾服四夷的安南,現在連國號都保不住了。

自從安南被並入大周後,安南以南諸國安靜如雞,年年朝貢的殷勤連北地的草原東胡諸部都有所耳聞,可想而知這震懾的效果有多好。

眼見著東胡要成為大周殺雞儆猴的下一個對象,由不得東胡諸部不著急。

這是要延續宣武帝趕儘殺絕的策略啊!

當年的原廷王室逃亡到草原之上,好歹還保留著一定的有生力量,這茫茫草原,如何演變出現今這般龍蛇起陸的亂象——彆失八裡汗是占了身份的便利被迎立的宗胤,本部的實力並不能使諸部都信服——都要“歸功”於大周在宣武年間的數度北伐。

在這樣的緊張之下,東胡人更是難得的團結一心,齊心抗周。

然而東胡王庭積弱,人心分散,麵對五十萬的周軍兵馬,其抵抗竟如同螳臂當車,激不起一點的水花。

戰報接連送到彆失八裡處,他急得唇上冒出了數個小水泡,連日不能好好休息。

彆失八裡雖為大汗,但是直屬於他的隻有他的本部,能提供幫助的也隻能加上一些親近原廷嫡宗的部族,本身的勢力就弱,如今還遇上這一出。

作為大汗,他的目標實在是明顯,隻看傷亡情況,彆失八裡也能發現,周軍的主力是在向他的方向追擊的。

彆失八裡心中暗恨。

中原之地便是極東了,當年他逃亡,便是往西逃的,那裡還留存著東胡初代大汗的子嗣

們建立的其他汗國。

原本他的本部應該在東胡營陣的中心,至不濟,也不應該在這麼偏的地方掠陣。

隻是某些權術紛爭不足為外人道,最後還是他主動選的營陣西邊,至不濟,沿著斡難河一路西去,順著黑水效仿祖先再建功業,也未必不可。

可是誰知道周帝竟要先拿他的王庭本部開刀!

報上來的傷亡每日都在增多,彆失八裡的心都在滴血,那可是他的根基啊!

然而讓他向周帝投降卻是不可能的。

彆說太師——這位才是東胡的實際掌權者——還在東胡營陣的東邊鎮守,彆失八裡一旦投降,東胡馬上就會做出反應,就是彆失八裡自己,也做不出這麼厚顏無恥的反應。

打到最後才投降,那是大義,為了保存本部的有生力量投降,周帝會怎麼安排先不說,他在東胡內部的聲望將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他隻好遣自己的心腹往其他諸部那裡傳訊,讓他們好歹派人來支援著他。

彆失八裡到底是汗王,說話多少有點用,他們這一部已經是往西邊遁走的架勢了,好歹在被追擊的時候,得到了一些人馬補充。

經過周朝長達三十餘年的削弱,自十餘年前徹底被打完了有生力量之後,東胡諸部的實力與多年前已經是相差甚遠了。

再加上降於周人、主動為周人作先鋒的兀良哈部——由於臨近中原周人之土,兀良哈部在東胡諸部中,是對中原最恭順的,雖然時不時與東胡諸部眉來眼去,但到底隻是牆頭草,沒有出過頭。如今周帝發兵甚眾,兀良哈部自然站在周人這一方積極參與大戰——彆失八裡心中已有不祥的預感了。

證實他的預感的是與驟起的兵戈聲一並更新的長生天的啟示。

天上的光幕明明白白地記載著,周帝此次出征將會“大勝”歸朝,彆失八裡作為汗王,得到的史書記載隻有寥寥數字的“僅餘七騎”,逃亡至草原西部,被非黃金血脈的東胡臣部瓦剌部族長殺死。

瓦剌部同兀良哈部一樣,並非初代東胡大汗的黃金血脈,是以沒有號令草原的權威,在向周朝稱臣要好處這件事上,瓦剌部做得一點都不心虛。

彆失八裡抑鬱了。

光幕的更新簡直

就是要讓他在現場見證即將成真的曆史,原本就讓他的本部兵馬抵抗得很艱難的周軍與朵顏三衛——這是周軍收攏內附的東胡諸部後開設的——戰鬥力更增強了幾分。

戰爭的恐怖之處就在於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最後的結果。

然而,他們正在進行中的這場戰鬥,卻被提前劇透了結局。

這對彆失八裡部的東胡戰士們的情緒影響是很大的。

那種戰鬥到最後一刻的背水一戰的氣勢,猛然間就被衝淡了許多。

彆失八裡看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