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剩下七騎護送他逃遁離開,忠於他的本部力量完全折損在這次的戰役中,那他苟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就為了在之後成為傀儡,成為史書記載中被瓦剌部殺死的的一個小小的符號嗎?
就算是做一個象征的木偶,他也不要讓那些看不順眼的人得意!
*
想開了之後,彆失八裡看待周軍步步進攻的攻勢,也沒有那麼心急如焚了。
他的王部敗了之後,與周軍抗衡的就變成太師阿魯台的部族勢力。
有一說一,阿魯台能在混亂的草原上脫穎而出,號令諸部,能力是沒得說的。
各類陰謀陽謀用得也比彆失八裡純熟。
在彆失八裡主動投降後,阿魯台麵對周軍攻勢的“稱降”就顯得一點都不意外。
然而乾聖帝也是用兵多年的良將——如果他不是皇帝的話,光憑行軍打仗,也能掙下不小的軍功來——對這種“詐降”抱有很強烈的警惕心。
阿魯台的打算不僅沒有成功,甚至還被嚴陣以待的周軍狠狠地痛擊了一把。
周曆乾聖七年六月,阿魯台部屢敗於周軍,終至潰散,阿魯台率家屬遠遁,周軍大勝,班師回朝。
彆失八裡雖然是投降,但他是戰敗投降,屬於周帝的俘虜,所以不可能一上來就好吃好喝地供他,他和其他的俘虜們還得經過周人的太廟獻俘等等程序。
作為原廷的嫡係,他在周人那裡也還是有地位的,不可能在獻俘之後就被送去見長生天,按照十幾年前的舊例的話,周帝若是大方,他還能受封一個爵位,作為象征在周朝被看管起來。
彆失八裡已經將方方麵麵都想清楚了,被送往京師的路上心情也還算
安穩。
周人對他也不算虐待,雖沒給他吃肉喝酒,但吃穿總還是讓他不用發愁的。
由此,彆失八裡發現了周人軍中的一個明顯變化。
負責看管他的士兵隔一段時間便會換一批,看他們的身量,卻並不總是漢人。
東胡人的身量是最高的,然而周人不會將看守彆失八裡這樣的任務交給兀良哈、韃靼諸部,所以彆失八裡見到的都是典型的周人。
不管是中原的南人還是北人,應征入軍中的,身量總不至於特彆矮,一批批調換下來,基本上彆失八裡見到的都是都是符合這個條件的周人。
然而還有幾批人,膚色較之中原漢人要深許多,身量要矮一些,也說漢語,可是這幾批人的漢語聽起來都差不多,不似周人,口音總有細微的差彆。
想來這便是原安南、周人所設的交趾省征發的士卒了。
按照彆失八裡的想法,這些交趾士卒,於大周而言,便相當於他們東胡諸部征伐彆部之後得來的戰利品,待遇同本部的人是不能比的,唯有其中最優秀的人才,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受到看重。
可是交趾士卒的賣力程度,比之純正漢人的周軍也不遜色,讓彆失八裡好生疑惑。
同樣是行軍打仗,兀良哈等部為周人出力的同時為本部攫取草原利益,這一點彆失八裡還能想得通───所以大戰的時候,拚殺最激烈的便是朵顏三衛等東胡人。
可是交趾人是為了什麼?
淪為階下囚的彆失八裡每日也隻能動動自己的腦袋瓜進行思考了。
推己及人,他覺得不至於所有的交趾人都是樂意的,那麼何以交趾人入軍後的表現如此踴躍?
最後還是一盤搭配好的軍糧解決了彆失八裡的疑惑。
看著中原曆代引以為豪的瓷器,居然是用來做容器的,簡直是暴殄天物。
而且有什麼軍糧是要用到瓷器的?這東西不便運輸,還要這麼設計,難不成,裡頭裝著什麼秘密不成?
直到嘗到了軍中呼之以“萬勝肉”的食物,彆失八裡才明白,自己敗得不冤。
就算是草原,他們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肉的,但無可否認的是,肉在他們生長過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中原之地本就富庶,籌措的糧草本就不少,再加上“萬勝肉”的出現,更是讓周軍如虎添翼。
不管瓷器如何易碎,周人吃肉的難度都降低了不少,外加這裡麵竟已經用鹽調好了味道,周人的軍糧儲備已經做到一種極致了。
也怪不得交趾省的士卒如此踴躍,光從軍糧看,這便是很劃算的了。
作者有話要說:吃了藥以後腦袋昏沉沉,碼著字感覺都要睡過去了
Orz:,,,,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