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六十七章 飲食(1 / 2)

宮中事務,與前朝外廷有關的,自然是由天子和他委任的中官負責,後宮則是皇後的天下,一應事務,都要經過皇後的準許。

天子的後宮清淨,皇後說話他也聽得去,宮中自然被打理得很穩妥。

可是再怎麼樣,宮務的操持也是不能輕易授予他人的。

皇後的身子若是康健,這自然一切好說,可她得養病,每天要操勞的事務太多也是不好的。

更何況正趕上大喪,每天都要花上好幾個時辰才能將事情理順,就是沒病都被累出病來了,在病中的病人就更不容易好了。

祁元詢是這麼想的,可是當家主母還在,便要讓丈夫操持家務,實在是不成樣子。

是以他的心雖是好的,還是讓天子訓了一通,說他想事情考慮得不周全,實在是糊塗了。

皇後在病中,也隻是讓皇後身邊的宮女、宮中的幾大內監頭領,每人暫且分管了幾項瑣事,每日上報也就罷了。

隻是祁元詢雖然被小訓了一通,卻也不以為忤。

作為皇太子,一直跟在父母身邊,在侍疾這件事上想要表現好也很難。

做得好了是他應該的,若是在兄弟的對比下出了什麼紕漏,便是要受人勸諫的了——以此攻訐於他倒不至於,誰這麼做,誰便是自絕於東宮——漢王、梁王獻參,他是拿不出什麼寶貝,隻好捧出自己的尊親之心,讓父母親自品鑒了。

他那提議,也可以當成是兒子太過擔憂母親勞累了,一沒讓太子妃擅權,二沒有讓父皇抬舉後宮之中存在感幾近於無的妃嬪,天子、皇後自然能知曉他的本意。

但是這個提議不妥當,其他的想法,他是真切地想要去實施的。

獻個補品藥材什麼的,當他不會似的。

可是這難道就是孝心了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他們也不需要回來侍疾了,東西送到就能把心意傳到了。

宣武帝駕崩後的次日,他的諡號和廟號便已經是定了的,廟號不出意外是“太&祖”,諡號很長,按照大家一貫的簡稱方法,稱之為“高皇帝”。

太&祖高皇帝的遺命,是喪儀一以儉素,按照他原本的想法,不論是哭靈還是守孝,都不必費

時太久。

隻是天子到底讓大行皇帝的棺槨在興慶宮停靈二十幾天,等到了諸王皆入京、哭喪守製後才安葬的。

不管怎麼說,讓諸王有機會回京奔喪,這是仁政,總不能父親死了,下葬前讓他們連最後一麵都見不到吧?

天家守製三月,倒是對民間與朝堂大臣放開了限製。

天子言高皇帝有遺命,百姓出臨三日便可釋服,不禁嫁娶。

各地臣工原本也是這個待遇,但是總不好天子都未曾除服,大臣們連成服都不著吧?

所以在高皇帝葬至陵寢孝陵之前,諸臣工要守製哭喪。

高皇帝下葬後,有些限製就放寬鬆了。

宮中仍死守三月之期,宮中廚房仍不做葷菜,隻做素食。

若說宮中禦廚的手藝,自然是頂尖的,隻是沒有各種葷菜的高湯打底,普普通通的蔬菜還想做出包含著神仙似的鮮美的味道,那就真的是考驗了。

而且就算禦廚能把各種蔬菜做得再好吃,連吃三個月,自然都是會膩的。

如果說天子、太子等人還能忍受,還在病中的皇後以及年幼的皇孫們,營養便有些跟不上了。

為了讓皇後補身體,皇太子還特意派人喚來禦廚,將自己印象中有、但卻沒在這個時候見過的糕點零食等告知給他們,讓他們做出來。

*

漢王府,正堂。

皇後在病中,天子二子漢王、梁王便仍留在京中,未曾啟程前往交趾省。

今日不是漢王侍疾,他在宮中沒有逗留太久,也沒見宮中留飯,便回府用飯了。

漢王府的飲食也如宮中一般,近來都不見什麼葷腥,又沒有酒可飲,漢王便吃得很快。

漢王也算是過慣藩府生活的人,從前他與父母仍居藩邸的時候,從來是父母與他們兄弟兩個一同吃的飯,是以在漢王府裡,漢王便是讓王妃以及幾個子嗣一起與自己吃飯。

他的嫡長子祁允曜是乾聖三年生的,如今才五歲,人小,吃得又慢——原先還是有乳母端著飯碗喂的,還是他想起宮中的大侄兒祁允昭這個年紀都能自己吃飯,還吃得很順暢了,才讓嫡長子開始自己吃飯的——一碗飯吃得還沒灑出去的多。

漢王看著很不滿意,宮中的皇長孫在這個年紀,表現得便

已經很得體了。

這也是他對父母感到憤懣的一點。

皇長孫養在了天子與皇後的膝下,東宮的其他子嗣又是生活在宮城之中,見到天子、皇後的次數比他的子嗣要多得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